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和案例设计.doc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和案例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和案例设计

PAGE PAGE 18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及案例设计 第一题 (20分) 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第二题 (20分)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倍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家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三题 (20分)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的有哪些?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区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题 (24分)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