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农民入大幅增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 农民入大幅增长

PAGE PAGE 16 第二十章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生活消费不断升级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的统治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太原农村贫穷落后,广大农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牛马不如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获取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发展和变革,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国60年来,太原市农村居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迅速恢复了生产,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功地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长期以来“大锅饭”的旧体制,农民家庭逐步成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融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在改革开放和惠农政策的助推下,太原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全面崛起,农民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耕作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巨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非农产业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日趋优化。太原市农村居民生活由建国前的饥寒交迫到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到9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总体达小康,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鼓舞下,又迈向全面小康建设的新阶段。 第一节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市农村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政治和经济上获得双重解放,生产积极性高涨,收入增加。1978年12月,阳曲县泥屯镇上后背村实行大包干,揭开了太原市农村改革的序幕。接着南郊区大窑头村和娄烦县张家梁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标志着太原市农户开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发展,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的主动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收入构成日趋多元化。 一、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一)解放初期的波动增长阶段(1950年—1978年) 20世纪50年代,全市农民由分散经营发展到集体经营,1956年,全市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930个,参加农业社农户14万个,占到全市农户总数的99.4%。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95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元,人均粮食294公斤。 1958年后,由于受“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影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处于停顿状态,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农民收入也出现下降现象。1960年人均粮食227公斤,1961年为224公斤,1962年为239公斤,最低的1961年比1959年下降了2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到1962年的60元,比1959年下降13%。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逐渐恢复生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96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元,比1963年增长19%,人均粮食293公斤,比1963年增长30.8%。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割资本主义尾巴”,大搞“穷过度”,取消广大农民正常的家庭副业生产,关闭集贸市场,限制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和饲养畜禽,农业生产再次走入低谷。196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元,1971年为85元。1976年为84元,比1966年增长33.3%,平均年递增仅为2.9%,农民收入增长非常缓慢。农民人均粮食与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较大,一般是粮食减产,收入则减少;粮食丰产,收入则增加(见表1)。 表1 1959年—1978年太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粮食表(元、公斤) 年份 人均纯收入 人均粮食 年份 人均纯收入 人均粮食 1959 69 294.3 1969 78 276.8 1960 72 227.1 1970 77 314.1 1961 94 224.0 1971 85 365.3 1962 60 239.4 1972 77 259.6 1963 60 274.9 1973 83 330.8 1964 62 253.0 1974 96 381.3 1965 60 286.4 1975 87 383.1 1966 63 299.4 1976 84 324.9 1967 75 293.0 1977 87 307.2 1968 72 265.7 1978 116 357.7 (二)改革开放后的平稳较快增长阶段(1979年—2008年) 1979年—1985年改革政策拉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这一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率先出台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农民收入得益于政策的实施而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1985年太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元,比1978年增加410元,年均增长24.1%。这期间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