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冢含盐情况调查和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家冢含盐情况调查和分析

熊家冢含盐情况调查和分析   内容摘要:可溶盐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在土遗址基体反复溶解―结晶是造成土遗址本体病害的主要原因。本文考察了荆楚故地大型古墓熊家冢土遗址本体的含盐情况,对土遗址取样并进行XRF、XRD、XPS、TEM及离子色谱等方法表征并分析其盐分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熊家冢实验区域取样基底土中主要含有的成盐阳离子有Na+、K+、Mg2+、Ca2+等,阴离子有SO24、NO3、Cl-等,其中Cl-含量较少。遗址基体中盐分主要以钙芒硝及水合氯化钙形式存在着。熊家冢土遗址取样与所含盐分分析为其遗址保护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与基础。   关键词:土遗址;盐害;可溶盐;赋存状态;熊家冢   中图分类号:K878.8;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5-0132-09   1 引 言   熊家冢墓葬遗址位于荆州城西北40千米的川店镇张场村,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0°37′12″,东经112°00′37″,黄海高程58.6―68.2米,是我国现今发现的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楚国贵族特大型墓葬遗址之一[1-2]。主墓和殉葬墓的规模、车马坑、祭祀坑和附属建筑的发现、大量玉器的出土,均在全国同时期墓葬遗址中较为罕见,对于战国时期墓葬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2]。熊家冢遗址的地质特点为:地层是黏土特性,地表以下25.25米深度范围由素填土、灰褐色或棕黄色黏土、棕红色或棕黄色及灰褐色黏土、砂岩层组成[3]。墓葬区域由膨胀土构成,这种膨胀土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还具有多裂隙、强的膨胀和收缩特性,易于崩解和风化[4]。墓葬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4.6毫米,且多集中在夏季,夏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8%,因此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导致的水分迁移比较明显。在水分迁移导致的湿胀干缩效应的作用下,遗址表面已经出现了一些诸如龟裂、溜塌、滑坡等病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较明显的盐类聚集局部病害[3]。马涛等曾对熊家冢遗址进行实地考查[5],发现遗址本体局部存在较浅、短的表层开裂、泛碱。展厅内遗址环境随季节变化而温湿度波动。冬季遗址区的湿度变低时,遗址本体水分会蒸发,导致遗址基体局部干裂、遗址局部表面有可溶盐析出。车马遗迹区也有肉眼可见的风化,如马骨表层局部的糟朽、彩绘车饰构件的褪色等。另外遗址本体也存在因降尘、霉菌侵入而造成遗址局部的表面污染和低等地衣、藻类、霉菌的繁殖。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地区及自然环境中遗址盐害情况及引起盐害的原因、盐害程度有很大差异。王旭东等认为潮湿环境土遗址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更为复杂[6]。雨水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透和溶胀、夏日暴晒导致的干缩龟裂、冬季冰冻导致的表层起壳等,都会给土遗址带来损害。马涛等对南方湿润地区典型遗址病害程度,特别是金沙及湖北熊家冢遗址进行了病害与环境的关联研究,发现南方湿润地区的遗址文物在风化类型、风化特征和风化原因上与陕西半湿润、半干燥环境土遗址一样,只是程度上可能有差别[5]。   遗址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会导致可溶盐在土遗址内部进行结晶―溶解―再结晶的过程,进而会引发一些比较严重的病害。这一现象在北方干旱环境中的遗址和南方潮湿的自然条件下的遗址中都有发现,比较典型的有敦煌莫高窟壁画和秦始皇兵马俑土?z址,都有盐害引起的疱疹、酥碱、泛白等[7-16]。在病害部位取样分析发现这些病害与可溶盐Na2SO4、NaCl及其相关盐类在土遗址基体中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溶解―结晶循环有关。靳治良等认为环境湿度的变化对遗址基体中的可溶盐运移及溶解―结晶有较大影响[14][17-23]。并且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这种盐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使长久保存这些珍贵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4-30]。   本文对熊家冢土遗址所取样品进行了可溶盐成分、赋存状态和赋存量的详细调研,获得了遗址本体可溶盐组成、物相形态的相关数据,明确了病害中盐害因素,通过分析盐分的存在种类及状态,结合遗址所处的环境条件,推测盐分在土遗址中的迁移及其引发盐害的可能性,分析局部盐害发生的原因,为阻止、延缓及预测病害发生提供了新的依据,对熊家冢土遗址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实验部分   所用原料硫酸钠、氯化钠均为C.R级试剂,水为去离子水。各种分析试验样品均取自遗址原地。   XRF分析在PANalytical公司Magix PW 2403 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进行。XPS分析在英国Thermon Fisher Scientific公司ESCALAB 250Xi型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Al靶Kα辐射,样品的结合能以碳峰C1s(284.8 eV)为内标进行荷电校正。XRD分析是在Philips Xpert MPDX射线衍射仪上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