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艺的起源跟发展
兵马俑 汉代铅釉陶 东汉黄釉陶楼 汉代陶佣 越窑青瓷 浙江上虞尼姑婆山越窑址 青瓷片 ? 秦汉时期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瓷器的成熟。一九四九年以后的考古发现,在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东等地出土了不少以高岭土作胎、表面施釉,质地坚硬,烧结温度近1200℃的商代“釉陶”碎片和整器,专家认为,这些器物具备了原始瓷器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陶瓷俑 唐代以后的陶器 唐三彩陶山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时期,陶器发展史上也出现了我国制陶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发明创烧出了三彩陶器。三彩属低温釉陶,以黄、绿、蓝三种颜色为主烧制而成,称唐三彩。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 通高56.2厘米,长41厘米 淄博地区仅在淄川罗村出土一件三彩炉,是否为当地烧制还有待研究。 明清紫砂陶 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紫砂土经隧道式的开采,经自然风化、粉碎、过筛,加适量的水拌和,放阴凉处陈腐、槌练(真空搅练),才能达到理想的可塑性。 现代陶艺欣赏 作者: 美工部 戴砚超 陶艺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陶器的出现大约是在一万年以前,河南安阳小南海1.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洞穴里,在和吃剩的烧骨堆在一起的有一堆烧结的土块,这是陶被发现的最早的证明。陶和食物被一起发现,说明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 史前时期的原始陶器 掌握火的使用方法 使用泥 发明陶器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出现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黑陶出现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 仰韶文化的陶器绚丽多彩,展现了母系氏族社会从繁荣至衰落时期制陶工艺的特色。仰韶文化的陶器,用河流沉积的中砂性粘土作原料,以手工制作,主要用泥条盘筑法成型,还有手捏成型、粘接成型等手法。 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三足褐红彩红陶钵 口径33.4cm,白家村,7000年前,最早彩陶。(重53) (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高16厘米,口径39.5厘米,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代表作。 双耳尖底陶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54厘米, 口径6.5厘米, 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 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 鸟纹彩陶盆 三角纹 花瓣纹 白衣彩体陶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文化制陶工艺很成熟,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大量精美的陶器,彩陶占各类陶器总和的80%。陶器绝大多数是红陶,许多泥质细陶的口沿、外壁满绘花纹,有的器物内壁也绘彩。就连作炊器用的夹砂陶也有彩画,这是其他原始文化少有的现象。 齐家文化彩陶 齐家文化早期距今约四千年左右。分布范围东起渭河流域及泾水上游的马莲河谷,西至湟水流域,南及白龙江,北达内蒙古阿拉善附近。 齐家文化大耳罐 齐家文化陶器以细泥质和夹砂质橙黄、褐红色陶居多,灰陶很少,彩陶多施于泥质红陶上,以黑彩居多,也有红彩和紫彩。但素面陶器却有显著发展,流行篮纹、绳纹、弦蓖纹、附加堆纹、划纹等纹饰,并有少量镂空工艺陶器的出现。 黑陶器表呈黑色,仰韶文化就已开始生产,但数量很少,黑色不纯。黑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 黑陶 良渚文化的黑陶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5250~4150年。 良渚文化黑陶盉 龙山文化黑陶 龙山文化的陶器几乎是纯色的黑陶,所以曾被称作“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的烧造技术十分成熟,陶质坚密,烧成温度很高,在实用的功能上注重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讲究器形各部分形与线的对比和节奏变化。 夏陶器 商周的白陶与印纹硬陶 发明瓷器 商周及春秋战国的原始瓷 先秦时期 灰陶 灰陶是灰色和灰黑色的陶器的统称。成型的陶坯在烧制时,控制窑炉成还原火焰,粘土中的金属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陶器的胎体呈现灰色,就称为灰陶。 白陶 《白陶豆》河南郑州出土。高13厘米,口径22.5厘米,造型端庄凝重,刻有精致的云雷纹和圆形连续图案,为白陶珍品。 白陶是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它是用高岭土为制陶原料,因胎中含铁量在2%以下,故烧成后呈白色或接近白色,质地细腻,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