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探析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邵阳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之一,目前已有35个项目分别列入了国家级与省级非遗名录,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29名。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见证邵阳历史的活化石,保护与传承好这些珍贵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
邵阳古称宝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如隆回、新邵等地的梅山文化,绥宁、城步的巫傩文化,宝庆、武冈的千年古城,魏源、蔡锷等名人故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种类丰富。邵阳非遗资源覆盖面广,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传统工艺、戏剧、美术、音乐、民俗活动等各个方面,如花瑶挑花、滩头木版年画、城步吊龙等传统美术,布袋戏、花鼓戏等传统戏剧,花瑶呜哇山歌、七江炭花舞等民间歌舞,宝庆竹刻、蓝印花布、滩头古法造纸等传统工艺,民俗活动则主要有绥宁苗族的“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的讨寮皈节、城步南山的“六月六”山歌节等。
民俗风情奇特。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辖8县1市3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0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其中苗、瑶、侗、回4个世居邵阳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这些少数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的不同,在古老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如花瑶呜哇山歌,为花瑶民族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一门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呜哇山歌有8种调14种韵,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并常加呜哇……等衬词,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在所有的韵体文本里绝无仅有。200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工艺技术精湛。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邵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批工艺精湛、风格独特的品牌项目。花瑶挑花就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花瑶挑花不用设计描图,不用任何绣架,全凭挑花女徒手挑制而成,且构思奇巧,造型夸张,色彩分明,图案取材十分广泛,从天地万物到历史民俗,种类多达上千种。一幅幅挑花,史诗般地再现了花瑶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起源变迁,成为民族繁衍的历史见证。又如滩头年画,为湖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色彩艳丽,造型古拙,材料纯正,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艺术成就极高。鲁迅先生在散文《朝花夕拾》中就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其视为珍品加以收藏。以上两项传统工艺,都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4、群众喜闻乐见。邵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贴近人们生产、生活,乡土与山野气息浓厚,为群众喜闻乐见。如花鼓戏、布袋戏、祁剧、木偶戏等邵阳传统地方戏种,融合了当地的音乐戏曲、民情民俗,反映了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过去在民间具有广大市场,现在依然受到中老年群众欢迎。又如宝庆猪血丸子,这种传统美食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已有几百年历史,它的风味十分独特,色香味俱佳,一直深受民间喜爱,为年节时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其制作工艺已被纳入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邵阳也加大了保护力度,在资源普查、遗产申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尽管成绩喜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保护机制不健全,队伍力量薄弱。目前,邵阳大多数县虽然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但一般挂靠在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一般由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编制,更谈不上专门从事非遗保护的专业队伍。因此,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工作中,普遍存在职责不明、多头兼顾、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不能适应非遗保护工作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
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文化自觉。非遗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协调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广泛动员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及广大群众的力量,让大家自觉担负起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的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对什么是非遗缺乏了解,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重申报而轻保护、重开发而轻管理,把“申遗”当做“政绩”,当做目的,至于成功之后该做什么,往往不再考虑。此外,过度商业化也是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一些领导干部一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到是否有开发利用价值,是否能赚钱,一些旅游景点把凝聚着民族情感和信仰的民俗活动庸俗化、娱乐化,一些企业在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