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甘肃永远是我的二故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永远是我的二故乡

PAGE 9 PAGE 4 甘肃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 王凤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6·26”支援甘肃医疗队员、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凤岐,今年 70 岁。 我汇报的题目是:甘肃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共分 五 个部分。 在我们离开甘肃很多年之后,甘肃省卫生厅“6·26”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到北京采访我们,让我想起很多过去的人和事,那一段历程、甘肃的朋友、我们的故事都历历在目……在甘肃的日子——那是一段抹不去的艰辛而美好的难忘回忆。 第 一 部分 我应该这样做 我认为,做人,要坚守本分。做医生,要坚守医德。 我是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毛主席6·26指示精神到甘肃,我被分配到当时的武威地区医院工作。参加了两次四清。在文革中有一次,被关在地下室的老干部们病了,让医院的大夫去看病,没有人愿意去,都有些害怕。我说:“我去吧。”一方面出于一个医生的良知,另一方面我是新来的医生,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没有派系也无所畏惧。第二天,我就背着药箱去地下室给他们看病。当时关的都是武威地区的主要领导,有地委书记、专员,也有几个县上的领导干部。我看完病以后,他们跟我说:“你回去以后,能否让家里头给我带点吃的,带盒火柴、香烟。”我回来以后,就到各家去让他们准备,到下次看病的时候,我都给他们带了进去。此后一段时间,我常常被派去为他们看病,我都尽心竭力,认真对待。除了看病,在生活上我也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作为一个医生应当以治病救人为主,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做到踏踏实实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正所谓无私也就无畏。 文革后,我和这些曾经我帮助的人都成了朋友,他们都很感激我。我知道并不是我的医术有多么高明,而是我的医德感动了他们。他们常说“一个医生某些时候他的医德胜过医术”,这句话一直让我受用终身。 第 二 部分 初上临床与收获 我在武威的时候,初上临床使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危重患者,姓郭是个女孩,17岁,当时正是甘肃省畜牧兽医学校的学生。因患白血病住在当时的第十陆军医院,西医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武威当地的中医大都看过,都不理想,病情十分危急。有一位曾经在北京进修过的老中医认识我,他推荐我去会诊。我详细的阅读了病历,当时患者病情危重,高烧不退、腹泻不止、每两或三天便要输血,血色素不到三克,近十天来已经不能下地行动,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说实话,我当时刚刚毕业,只有24岁,对于这样危重病人没有什么把握。但是我看过病历之后,前面医生的处方大都是以偏凉性的药物退烧,对于这样一个极度贫血、极度虚弱的病人,不太妥当。只是抓住这样一点,我改变了一个思路给她开了一个方子,并嘱咐患者的父亲讲,孩子有什么变化你随时找我。回来后,我就给在北京的我们的亲属和老师——秦伯未老先生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详细地描述了病情,很快老人家回信,他写的很长。告诉我这类疾病应如何考虑、如何分析、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用药。并且提出了一些方药和参考书籍以供我根据病情选用。他提出的一些书籍当时我没有办法找到,但是那些药物和方法我倒是牢牢的记住了。就这样,我几乎每天去一、二次医院,反复观察病情变化,不断地调整处方。到了第17天,患者的病情神速的好转,烧退了、腹泻止了、血色素升至10克,已经有17天未输过血,令他们高兴的是这个孩子脸色红润并能下地行走了。这一情况就在第十陆军医院传开了,我也一夜走红。从此以后,第十陆军医院决定凡是中医会诊,就要来请我这个“北京小王大夫”。更可喜的是,这个人现在还存活的很好,今年已经60多岁了,现在在宁夏银川。 我认为,作为一个医生,治好了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是应该做的。其实更应该做的是,更加努力学习提高医术,尊守医德,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方向。 第 三 部分 点点滴滴总是情 我虽然在地区医院工作,但是,每半年就要下去到农村或基层一线,开展巡回医疗,认识了很多老乡,他们也常常到武威县城来看望我或看病。基层虽然缺医少药,但是基层不缺人情。所以我认为基层对于一个医生的锻炼实在太大了。在武威的时候,虽然很累,但心情非常的舒畅,没有什么私心、没有什么杂念也没有什么欲望。我就是看病,能和农民、和患者的关系十分融洽,没有金钱的概念,没有患得患失的概念就是一心一意地治病救人。那些年,过的十分愉快。 我们家离医院很近,有一天我们午饭吃的是大米饭,西红柿鸡蛋汤。正在吃饭的时候,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小孩来了,说孩子拉肚子。我赶紧把碗放在小桌上来看孩子,问她孩子大便怎样。孩子的母亲指着我的饭碗说,“就像这个,拉的红的是红的,白的是白的,还有黄的”。这不成了米饭鸡蛋汤了吗。你说这饭我怎么吃,她就指着这个饭碗说,我就笑。我没有抱怨她,也觉得没什么,照样给孩子看完了病。但是,说真的,从此之后,我整整几个月不想吃西红柿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