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跟教师专业化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教学跟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教学 与 教师专业化发展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黄 宪 2007年7月21日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探秘 有效教学的一般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 加涅(R.M.Gagne)的有效教学策略 国内研究有效教学的两个维度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 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 教学层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方面开展教材研究,力求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提高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营造教学氛围的能力,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探究活动的能力。 管理层面--- 合理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评价. 操作在教师,落实在学生 二、如何使教学有效? ——实施有效教学浅释 (一)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 (5)生成性——问题学习,生成问题 什么是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 比较复杂或比较高级的认知学习任务 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 包括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学习任务 蕴含以下因素的学习任务,优先考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群体激励、成功机会平等、满足个别需要和小组目标(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表现) 准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 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否具备了合作的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异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 温家宝总理说,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第二个是,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华社9月8日电)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 4.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5.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6.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7.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他们才能学得最好。 (常州高中戚宝华副校长) 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有效的体验——感官充分活动 有效的思考——思维充分激发 有效的表达——情感自然宣泄 有效的沟通——交往渠道流畅 案例1: “心理表达”是二中张少龙老师概括的教学模式,抓住心理品质教育不仅是接受外部良好心理品质传输,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被认知和被改造这个本质,提出了要实现心理品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表达活动,学生要为学会积极的心理表达而学,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心理表达而教的理念。 “心理表达”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心理表达的外化(自由表达阶段) 新的心理表达建构(学习表达阶段) 新的心理表达的内化(运用表达阶段)。 并分别就三个阶段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性表达和行为性(情绪、意志、性格、交往)表达的充分展示。 案例2: “蚯蚓是咸的” 什么是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载体,知识要通过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学生实质性参与教学过程的途径: ?参与提出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 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看学生自己学到了什么。 ? 对于学生多样的行为能够从多样的认识、观点进行评价。 ? 在学习对象中,重视每个学生价值感受的能力,即各自的思考、美感等的获得。 ?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参与状况,并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日本学者儿岛邦宏) (二)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是否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适切的方式) △是否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展开思维的方式? △是否有利于兼顾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