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和发展策略探讨
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和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大别山区是国家生态功能保障区,拥有中国中东部最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维系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大别山旅游发展现状和区内生态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为基础来对大别山的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别山;生态文化资源;生态竞争力;生态文化旅游
一、引言
大别山地区以大别山为主体,位于纬度30°10′N—32°30′N,经度112°40′S—117°10′S之间。东西横亘380千米,南北跨距175千米,绵延在鄂豫皖三省界缘。大别山分离江淮两大水系,隔断江汉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切断中州和华南,拔立于中国第三级阶梯上。独立的山脉单元赋予大别山颇为丰富的地质地貌类型、生态植被景观。此外大别山地区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早在大约2000年前此地汇聚了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三大文化体系,历代以来政客、文哲、教徒络绎不绝,西方建筑也在清末至民国广泛传入,还有近代崛起的红色文化。区内4A级以上景区20处,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
二、大别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况与利用现状
(一)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
生态文化旅游是发展现代旅游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旅游形式,是指旅游者基于回归自然、体验古朴文化、保护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等动机,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到自然环境优美或人文气息浓郁的地区进行的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为客体,并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性旅游活动。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用山区的特色自然生态资源为导向,用原生态的地区文化为吸引,基于大别山全区及其周围广阔的腹地,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推动鄂豫皖三省边缘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优化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日益深刻,大别山的生态价值和生态地位日趋升值。
(二)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现状
1.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统一规划整合。由于历史行政原因,大别山分属于鄂豫皖三省六市,整体资源被省际分割,先前各省市之间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缺乏有效的协调统一。致使大别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大同小异、旅游地设障重重,旅游线路不畅,严重降低大别山了整体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竞争力。
2.优势卓越,影响平平。大别山地域广阔,靠近人口密集中原、江汉、华东,拥有良好的旅游市场和经济距离;同时不俗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在该区占据翘楚。然而得天独厚的优势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至今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不尽如人意。号称四大避暑山庄之一的大别山庄知名度却仅限制在周边县市,中东部罕有的丹霞地貌始终名声黯然,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一直未有重大发展,正在积极申报成世界自然遗产的麻城杜鹃群落吸引力一般,新中国开国将军的摇篮却少有游客问津。这种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现象在大别山区比比皆是,从而重创了大别山的旅游竞争力。
三、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分析
(一)大别山区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竞争力分析
生态价值是生态系统与各种生态资源的价值,其实质是生命现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别山区位于华东、华中、中原的结合部,行政面积10万余平方千米,约占鄂豫皖三省面积的20%。区内部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而稳定,其生态量居于中东部之首,是大别山周边地区40万平方千米国土的生态中心,也是2亿人的生态屏障,所以大别山区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全国的生态战略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
1.中国中东部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基地和生态基因库。大别山四周被各大平原环抱,地理区位特殊,环境优越,物种繁多,生态资源总量在该区内首屈一指。据统计大别山约有动物2031种,植物2079种,珍稀动植物在全国占有一定比例。区内有世界上最大、最集中、最古老、最壮丽的映山红群落,保留着华东最后一块原始森林,生长着冬虫夏草,茯苓等名贵药材和马褂树、香果树、穿山甲等珍稀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也就关系着生态安全。大别山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样品,并且为物种的繁育贡献着优质基因,因而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其所在区域的唯一性和极高的优势度使大别山地区成为中国第六大基因库。
2.天然的地理大观园。大别山横亘380千米与秦岭相连横穿我国中央纬线,分异南北,又纵跨隔阻东西,形成东西南北鲜明的地区分异特色。山体横向延伸,阻碍了南北方向上的大气环流,因而形成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古人感叹“山之南花烂漫,山之北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