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 第三章 社会化 朱力.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学原理 第三章 社会化 朱力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化的理论 第三节 社会化的特征与矛盾 第一节 社会化的内涵 一、社会化的涵义 二、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三、社会化的内容 四、社会化的场所 一、社会化的涵义 有的学者将社会化(socialization)界定为“成人的过程”,一是体格的成长;二是人格或性格(personality)的成长。前者是人的自然发育,后者才是社会化的范围。 研究社会化有两个视角: 第一个是从个人角度。社会化的过程牵涉到自我的塑造、训练与改造,这样,一个只有自然属性的人便具有了新的社会属性,成为一个社会的成员。 第二个是从社会角度,社会化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不断传递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化从社会与个体结合的角度定义,就是社会将个体的自然人教化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1、预期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1、预期社会化 ——也称初级社会化,是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作准备时期的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也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是指个人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深入社会化的过程。 这种社会化有两情况:一方面继续学习、掌握原有的社会知识,另一方面不断地学习新产生的知识。 英格尔斯认为现代人的特征应包括14个方面:效能和自信心,不相信命运;乐于接受生活变迁;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时间感;重视技术技能;待人平等;计划性;尊重他人;对陌生环境不抱戒心,具有信任感;期待子女受教育和获得现代职业;具有独立见解,能容纳不同意见;兴趣广泛,接受信息能力强;对生活中的问题具有理解力。 3、再社会化 一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和进行重新学习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化失败以后或反社会化中断以后而进行的社会化过程。这里再社会化就是重新进行社会化,它主要是对那些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失败者,如具有越轨、犯罪行为的人或人格病态者,再社会化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化过程,通过一些特别的机构(如监狱、劳动教养所等)来实施。 西方学者将再社会化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主动的,这是自愿地接受新的社会条件,使个人的劳动、生活、思想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一种是被迫的,这是一种通过强制性的力量迫使一个人改变原来他所适应的社会条件。 不完全社会化和反社会化 社会化的执行者向受化者施教的通常是社会主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念与规范。但是,由于在社会中不是仅仅存在一种主文化,还存在着其他的亚文化,即在某些地区、某些群体中存在的文化。 当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偏离主文化的部分亚文化的特质时,就称做不完全社会化;接受了反对社会主文化的部分亚文化特质时,就叫做反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内容 1、形成个性与自我 2、内化社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3、掌握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 1、形成个性与自我 个性又称人格,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个人具有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 它的基本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性倾向,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态度、习惯等;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即人的心理特点的某些独特结合,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它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况的觉察,是自己对于属于自己的生理、心理状况的的认识,其中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感觉、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自卑感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 2、内化社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社会化是个体接受与内化社会价值、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 价值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较为持久的信念。价值体系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表现为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所起的定向作用和稳定作用。 社会规范属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表现为一种标准或规定,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及各种生活准则。社会规范体现了该社会的价值观念,对其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能够胜任特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 3、掌握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 社会知识是对社会存在、人际关系的种种认识,生活技能是人立足于社会的谋生手段。较好地掌握了社会知识与技能的人,受到社会欢迎,并能在社会中有较大的发展。 四、社会化的场所 1、家庭 2、学校 1、家庭 人的社会化是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影响和熏陶下进行的。历史上不少学者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命题,这一命题具有真理性。 社会化的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宏观环境,即某一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决定着对本社会成员社会化的文化目标与内容;另一类是直接对个人社会化起作用的环境,即受化者生活于其中的具体的环境,主要有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