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第1课时顺乎世界之潮流-闽清一中资源共享中心
2007.4 L Y M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 深入发展?---看图思考 比较资阶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鸦片战争前,中国骄傲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远离社会现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学器物 学制度 学思想文化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主题: ◆方向: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向何处去? 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 导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特点: 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林则徐 魏源 李鸿章 曾国藩 孙中山 地 主 阶 级 资 产 阶 级 第一节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主持禁烟期间,主动了解外国情况; ②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③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先驱: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 华事夷言 一、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前) 2、魏源: ①《海国图志》是一部什么书? ②该书主要思想是什么? ③这种思想提出有什么意义?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P49 李鸿章 思想: 口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目的: 结果: 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 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领导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向西方学习有何特点?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器物)。 ▲二、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前) 1、背景: 课堂探究 民族纺织业 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 1、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 ②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③民资初步发展,民阶登上政治舞台; ④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严 复 谭嗣同 梁启超 康有为 思 想 主 张 人 物 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发表《变法通议》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翻译《天演论》,宣扬进化论观点。 二、维新变法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共同之处(核心思想): P50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1、政治方面: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思想方面: ①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促进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