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辐射源演变特征及其与对流区域和地面.PDF

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辐射源演变特征及其与对流区域和地面.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辐射源演变特征及其与对流区域和地面

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辐射源演变特征及其与对流区域和 地面热力条件的关系∗ 1, 2, 5 1, 2 1 1 1, 2 1, 2 孙凌 ,陈志雄 ,徐燕 ,孙竹玲 ,袁善锋 ,王东方 , 田野 1, 4 ,徐文静 1, 2, 3 ,郄秀书 1, 2,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4.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176 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225 摘要 利用“雷暴 973”2015 年夏季协同观测期间获得的北京闪电综合探测(BLNET )总闪辐 射源定位、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和探空资料,详细分析了 2015 年 8 月 7 日北 京一次强飑线过程不同阶段的闪电特征,并探讨了闪电与对流区域和地面热力条件之间的关 学 系。飑线过程整体上以云闪为主,根据雷达回波和闪电频数可以将飑线过程分为发展、增强 及减弱三个阶段。发展阶段表现为多个孤立的 γ中尺度对流降水单体,随着北京城区降水单 体的迅速发展,强回波顶高延伸到 -20 ºC 温度层高度,闪电辐射源高度也逐步增加,闪电 明显增多,但总闪电频数整体低于 80 次/min 。增强阶段单体合并,闪电频数快速增长,0 ℃ 层以上及以下的强回波(>40 dBZ )体积明显增大,飑线形成后,总闪和地闪均达到峰值, 科 分别约 248 次/min 和 18 次/min ,负地闪占总地闪比例 90% ,辐射源主要分布在线状对流降 水区内,辐射源数量峰值出现在 5~9 km 高度层。减弱阶段飑线主体下降到 0 ºC 以下并迅 速衰减,辐射源分布明显向后部层云降水区倾斜。95 % 的闪电发生在对流线附近 10 km 范 围内,即对流云区和过渡区。在系统发展和增强阶段,对流云区与层云区辐射源的活跃时段 基本一致;系统减弱阶段,对流降水云区辐射源数量迅速减少。在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闪 气 刊 电活跃区域对应于冷池出流同平原暖湿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相当位温强梯度带内。 关键词 : 飑线,闪电辐射源,雷达回波,相当位温,对流云区 文章编号 2018128A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2018-02-10 收修订稿日期:2018-05-21 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编号:2014CB441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大 待 目和) 作者简介:孙凌,女,1983 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尺度数值模拟和闪电资料分析。 sunling@mail.iap.ac.cn 通讯作者:孙竹玲,E-mail: sunzhul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