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金文保乂(艾、辥)词义辨正.docVIP

《诗》、《书、金文保乂(艾、辥)词义辨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书、金文保乂(艾、辥)词义辨正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Web/Show/3134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詩》、《書》、金文“保乂(艾、辥)”詞義辨正 雷燮仁 《詩》、《書》、金文屢見“保乂”一詞,“乂”或作“艾”,金文作“辥”。如: 樂只君子,保艾爾後。 《詩·小雅·南山有臺》 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書·多士》 天壽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滅威。 《書·君奭》 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 《書·君奭》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 《書·康誥》 則亦有熊罷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書·顧命》 以降大福,保辥國 《宗婦鼎》、《宗婦簋》、《宗婦壺》(集成1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增訂修補本)》,中華書局,2007年。下同。 1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增訂修補本)》,中華書局,2007年。下同。 天子其萬年無疆,保辥周邦,畯尹四方。 《大克鼎》(集成2836) 余咸畜胤士,作凴左右,保辥王國。 《晉公盆》(集成1034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Web/Show/3134 PAGE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11日 發佈日期:2017年10月31日 頁碼: PAGE 2/ NUMPAGES 17 其中《尚書》數例,斷句、標點皆依通行之說。依偽孔傳、孔穎達《正義》,“保”訓安,“乂”訓治。而《詩》毛傳則訓“保”為安,訓“乂”為養。王國維《觀堂集林·釋辥上》指出,《詩》、《書》中的“保乂(艾)”即金文中的“保辥”,並謂“‘辥’兼相、養二義,皆由治義引申,其本意當訓為治。” 王國維:《觀堂集林(附別集)》第279-280頁,中華書局,1959年。但王氏並未明言“保乂”之“乂”究竟應訓相、訓養抑或訓治。王氏弟子楊筠如《尚書覈詁》於《多士》一例注云:“‘保乂’,古成語,‘乂’與‘艾’同。《釋詁》:‘相也。’謂保相之義。” 楊筠如:《尚書覈詁》第339頁,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按“相也”即輔助、輔相之義。《多方》“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乂”即用此義。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在注釋《康誥》一例時,先引《詩·唐風·山有樞》毛傳謂“保”訓安,又云“保乂”同《堯典》“有能俾乂”之“俾乂”。還節引王國維之說,並總括曰:“‘用保乂民’,用以保有和治理人民。”但譯文中卻將“保乂”譯為“安定和治理”。《多士》一例,譯為“平安保佑”;《君奭》兩例,注或譯為“保治”、“輔治”;《顧命》一例,卻又譯為“共保”,前後殊不一致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1311、1359、1525、1568、1594、1866等頁,中華書局,2005年。。屈萬里《尚書集釋》釋《康誥》“用保乂民”時說:“乂與艾,古通用。艾,《爾雅·釋詁》:‘養也。’又云:‘相也。’保乂,猶言保護也。” 屈萬里:《尚書集釋》第150頁,中西書局,2014年。看來“保乂”一詞應如何準確理解,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王國維:《觀堂集林(附別集)》第279-280頁,中華書局,1959年。 楊筠如:《尚書覈詁》第339頁,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1311、1359、1525、1568、1594、1866等頁,中華書局,2005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第150頁,中西書局,2014年。   今按“保”訓安,古書故訓習見,可參看《故訓匯纂》“保”字頭“保,安也”條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第121頁,商務印書館,2003年。。《尚書》亦常見“保”訓安者。如《盤庚》之“保居”,《康誥》之“小人難保”,《多士》之“惟時上帝不保”等,“保”皆訓安,諸家並無疑義。《無逸》:“徽親懿養,懷保小民,惠鮮鰥寡。”“懷”訓安,古書故訓同樣習見。《盤庚》之“先王不懷”、“用懷爾然”,《文侯之命》之“肆先祖懷在位”,《秦誓》之“邦之榮懷”,諸“懷”皆用此義。故“懷保”同義連言。《無逸》云“懷保小民”,《康誥》云“小人難保”,義有正、反,“保”皆訓安。《康誥》:“別求聞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康”訓安,“康保”同“懷保”,也是同義連言。《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中山王鼎》(集成2840):“用定保之。”“保定”、“定保”即“懷保”、“康保”。《康誥》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又云“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一作“保乂”,一作“康乂”,亦可證“保乂”的“保”與“康”同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