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 (1)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 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 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 数词:一、二、三、四、 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1、旧词的死亡 原因: 历史事物的消亡 膢 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 倡优——?演员、艺人 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 “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 《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 《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 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 —— 自己及他人的妻子 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 —— 帝王的殿堂、居室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岳父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 —— 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后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鸿胪寺 —— 白马寺 (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恨: 《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 表示遗憾、不满,古义轻,今义重。 诛: 《说文》诛,讨也。 “口诛笔伐” “恨”表示声讨、谴责 ,古义轻,今义重。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谣言” 表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现在是贬义的。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下流” 表示地位或者处境低下,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是贬义的。 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 1、从语境分析 《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贫富”、“穷达”、“觉醒”、“寒暄”、“宫室”、“臣虏” 3、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是古义“护城河”的意思。 “若即若离”中的“即”是古义“接近,走近”的意思。 “呼天抢地”中的“抢”是古义“触、碰”的意思。 “口诛笔伐”中的“诛”是古义“责讨”的意思。 “并行不悖”中的“悖”是古义“违反”的意思。 “饶有风趣”中的“饶”是古义“富裕”的意思。 “举世无双”中的“举”是古义“全”的意思。 “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是古义“意气奋发”的意思。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义的引申: 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义,这个过程就叫做引申。 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原因: 可以以简驭繁第掌握词义,抓住本意顺藤摸瓜分析引申义,往往会事半功倍。 分析本义的方法 1、析形释义 2、考察本义的方法-考核文献 词义引申的规律 (1)由具体到抽象 道:本义指道路。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 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 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2)由个别到一般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 《说文》:“雄,鸟父也。雌,鸟母也。” 谁知鸟之雌雄。《诗经·小雅·正月》 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3)由实词到虚词,即实词的虚化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