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反思.docVIP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反思.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反思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反思   1949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教育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如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林可胜、吴宪离开了大陆,但大多数有选择机会的院士、所长、校长、名教授以及根本就没有机会离开大陆的科学家、教授留了下来。当时尚在海外留学的人员,也在随后几年成百上千回到中国大陆。以这些人才为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共产党发挥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迅速设计了新的科学发展道路,组建新的科研教育机构,改造、培养了不少人才,对科学技术研究投入了相当多的经费,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从整体上得到较大提升,为国防、工业、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建立大量科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或目标,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之后,尽管有政治运动、长篇累牍的会议、下放劳动等干扰,尽管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造成很大浪费,但确实办了一些大事,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第一,对自然资源的考察。摸清地形、水文、矿藏、土壤、气象、动植物、地震等基本资料,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水坝、工厂等的规划、选址、设计等,是全国各地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前提。这项工作是民国时期基本资料收集工作的继续,但其规模是前者所不能比拟的。拿地质勘探来说,1949年前,“全国的地质工作人员总共不满200人,而到1955年,从事地质勘察的职工发展到17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的地质工作者达6000余人”。(摘自许良英、范岱年《科学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地质部、冶金部、煤炭部、化工部、铁道部、交通部、石油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等多个机构均组织了自己的自然资源考察队伍。在这些队伍中,中国科学院的资源考察工作是比较突出的。它于1956年1月1日成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下辖多支长期或临时考察队,包括“文革”时期在内,每年组织多支大型考察队,派出上千位科技人员到野外进行各种考察。“以1959年为例,中科院当年有近2500人参加工作,考察经费达600万元”。(摘自张九辰《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   巨大投入带来丰硕成果。考察队发现了克拉玛依、大庆、胜利等油田,使国家石油能够自给;在蒲魁堂、金银寨等地发现多个铀矿,为原子弹研究和原子能开发准备了材料;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地找到三叶橡胶宜林地并提出开发方案,为从无到有发展橡胶产业打下良好基础。在煤、铁、锰、铜、钨、铅、锌、钒、钛、盐、稀土矿等方面也有重要发现,考察队绘制出全国不同比例的地层表、大地构造图、地质图、地形图、土壤图等;出版了《中国各断代地层总结》《中国各门类化石》《中国的黄土》等专著,《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等的编撰也有重大进展。通过对考察资料进行研究,刘东生等人创立黄土学,黄汲清等人发展出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施雅风等人发展出冰川学……   第二,国防军工研究。中国人历来好面子,长期把自己的国家视为“天朝大国”,可1840年以来,经历的却是长达百年的屈辱。如何迅速使国家强大起来,恢复汉唐时期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尤其是领导人的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朝鲜战争,让人们看到先进武器对于现代战争和国家地位的关键作用。于是,发展国防军工研究,成为中国科研布局的重中之重。1956年前后,中央领导人部署了原子弹、导弹研制任务。在1956年夏天制定的十二年规划中,有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等“四大紧急措施”,主要是为了两弹研究而服务的。国防科委和中科院很快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并从其他机构抽调人才。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先由聂荣臻副总理主抓两弹研究;1962年成立由周恩来总理任主任委员,其他成员为7名副总理和7名部长级干部为委员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领导原子弹研制工作;1965年后,这个委员会还兼管导弹),借助苏联帮助,主要依靠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程开甲等一大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科学家的努力奋斗,经过几年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研发,终于在1964年6月和10月,导弹和原子弹分别获得初步成功,并在随后一些年取得更大进展。在部署原子弹、导弹研究之后几年,中国又部署人造地球卫星、氢弹的研制工作,在赵九章、姚桐斌、于敏等科学家主持下,这两项同样不计成本的研究,分别于1967年6月、1970年4月取得成功。后来,原子弹、氢弹这两种核弹和导弹、卫星的研制工作被统称为“两弹一星”。与此同时,在军用飞机、舰艇、坦克、火炮、死光等常规武器的研制方面,中国也部署很大力量并取得一定成效。   第三,工业、农业、医疗、交通、水利等相关研究。19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个比较先进的大型项目,之后,中国自行仿照建设了一些新项目,使得近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尽管整条整条生产线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但是,在工业原料制备(如矿物的勘探、选矿、冶炼、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