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述评.docVIP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述评.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述评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述评   摘要: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在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知识的引介和理论梳理与归纳,研究问题的中国语境化,相关学科围绕法律人类学所进行的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科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法律人类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科交叉,一些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真正地利用等诸多问题,它在未来的发展上是有大好的前途的。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学科成就;存在的问题;走向与前景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0)05―0150―03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边缘交叉学科,迄今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年来,包括法学在内的中国学界对法律人类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对话。本文拟对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所取得的学科成就、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和评价,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一、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学科成就      (一)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知识的引介和理论梳理与归纳   中同法律人类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从对西方法律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概念的介绍与引进开始的。它主要是个别学者或出版机构的行为,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这一时期译介的法律人类学相关著作主要有霍贝尔的《原始人的法》(严存生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这些译著,当时都是属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法律人类学著作,它们被引介到中国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法律人类学正是在这些译介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也是其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步。   一些学者还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理论进行归纳和梳理,尽管各个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杨方泉分析了国外法律人类学的研究状况,认为国外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民刑法律的内涵和变迁,结构一功能主义等理论方法在法律人类学的研究中发挥了较明显的指导作用;郑林梳理了国外法律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介绍了进化论等人类学理论在法律人类学研究上的运用;张冠梓对西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等等。      (二)初步形成了两种视角的研究领域   在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中,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立场出发,研究的侧重点、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有所区别,最为突出的是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和法学的研究视角展开研究。   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是运用人类学方法以法律作为研究对象所进行的研究,日本的汤浅道男就认为:“法人类学是采用人类学或者民族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田野调查研究法等,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这些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法学中的运用。中国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些方法。一些学者就采用了田野调查的人类学方法,产生了这方面的代表作,如赵旭东的《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有学者对整体论进行了研究,针对中国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法学的研究视角,即运用人类学知识研究法律上看,有学者把其归纳为两种研究风格:一是以梁治平为代表的法律文化研究;二是以苏力为代表的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其代表作是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苏力的法律社会学研究,受到费孝通先生思想的深刻影响。      (三)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法律人类学研究作品   法律人类学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有法学和人类学的学者参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也有参与,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影响力的法律人类学研究作品。这些作品除了前文的一些代表f生著作之外,其他还有:   王铭铭和王斯福主编的《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陈柏峰的《暴力与屈辱:陈村的纠纷解决》(载苏力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233页),等等。特别是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已经成为中国法学研究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另外,中国法律人类学的成果还集中体现在少数民族习惯法和法律民族志文本研究方面,这些著作主要有:高其才著《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陈金全主编《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等等。   也有学者主要关注汉民族的宗族村落习惯法、行业习惯法、宗教寺院习惯法以及秘密社会习惯法,如: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王学辉著《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等等。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