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的研究
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的研究
摘要 进行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研究,结果表明: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对玉米田稗草、狗尾草、藜、苋、蓼、铁苋菜、卷茎蓼、苘麻、野西瓜苗等杂草均具有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对鸭跖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宜在玉米播后苗前施药,药剂用量3 600~4 350 mL/hm2。
关键词 玉米田;杂草;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防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11-01
为明确吉林市升泰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对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型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该药剂的使用时期、适用剂量和对作物安全性,为产品登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集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试验田(集贤县农业科研所)进行,该试验地地势平坦,属于秋整地,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pH值7.0,有机质含量2.26%,前茬作物为大豆,采用乙草胺+2,4-D丁酯封闭除草,对后茬作物及杂草无影响[1-2]。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吉单27;试验对象: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P.beauv)、狗尾草(Setaria vridiis Beauv)、藜(Chenop-odium album L.)、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蓼(Polyyonum bungean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野西瓜苗(Hib-isus trionum L.)、荞麦蔓(Polygonum convolvulus L.)、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3]。供试药剂: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90%乙草胺乳油(精除)、38%莠去津悬浮剂(旱涝保收)(吉林市升泰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并提供)、72% 2,4-D丁酯乳油(玉阔丹)(吉林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62%乙·莠·滴丁酯悬乳剂(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64%乙·莠·滴丁酯悬乳剂3 600 mL/hm2(A)、3 975 mL/hm2(B)、4 350 mL/hm2(C)、7 950 mL/hm2(D),62%乙·莠·滴丁酯悬乳剂3 375 mL/hm2(E),72% 2,4-滴丁酯乳油1 455 mL/hm2(F),38%莠去津悬浮剂5 062.5 mL/hm2(G),90%乙草胺乳油2 115 mL/hm2(H),以人工除草(CK1)及空白(CK2)作对照。4次重复,小区面积26 m2。
1.4 试验方法
试验田玉米于5月5日播种,5月24日出苗。在玉米播后苗前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背负式喷雾器械喷雾,即玉米播后16 d(5月21日)土表均匀喷雾法,喷液量为600 kg/hm2。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4-5]。
分别于药后20 d(6月12日)、40 d(6月30日)采用Z字型5点取样法,每小区定5点,每点1 m2,调查各小区杂草种类、数量,计算株防效,并在施药后40 d(6月30日)调查各处理杂草鲜重,计算鲜重防效[6]。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00
式中,CK—空白对照区活草数(或鲜重),PT—处理区残存草数(或鲜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于玉米出苗(5月24日)、二至三叶期(5月30日)调查,各处理玉米出苗时间一致,出苗后玉米生长正常,无药害状,安全性非常好。
2.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中以处理C产量最高,达8 653 kg/hm2,处理A、B、C、D、E、F、G、H、CK1分别较CK2增产60.4%、61.9%、62.5%、61.9%、61.0%、56.9%、60.6%、54.3%、61.9%。经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A、B、C、D与处理E、G、CK1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F、H,各处理均极显著高于CK2。
2.3 对杂草的防效
施药20 d后调查,处理A、B、C、D对玉米田总杂草的平均株防效分别为98.5%、99.4%、100.0%、100.0%,高于处理E、F、G、H,低于CK1。经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A、B、C、D显著高于处理F、H,其余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施药40 d后调查,处理A、B、C、D对玉米田总杂草的平均株防效分别为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