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教育的应用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eb 2.0教育的应用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

Web 2.0教育的应用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   [摘要]通过运用Citespace对以Web 2.0教育应用为主题的748条来源文献(wos.2004-2011)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国际上Web 2.0教育应用的知识图谱。依据提取的关键文献,分析了Web 2.0教育应用的思想根源与理论演进的路线,探查了Web 2.0教育应用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领域,列举出在该领域进行研究的主要国家与研究机构。   [关键词]Web 2.0教育应用;知识图谱;理论演进;前沿热点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2-0057-06   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Web 2.0以其用户中心,个性化、强交互性等特点催生了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合作的新时代。Web 2.0技术及其理念与当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耦合,引起了教育领域对Web 2.0技术的高度关注,Eduction 2.0、School 2.0在教育领域也成为时髦的话题。2011年1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杰克威尔逊召开的AECT 2011年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深入探究Web 2.0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潜力。以及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可以说。Web2.0教育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分支领域。它正促使教育领域重新思考教育的未来。   从Web 2.0概念提出伊始,国内外各种Web 2.0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尝试就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国际上Web 2.0教育应用理论根源有哪些?其理论研究上存在一条什么样的演进路线?Web 2.0教育应用研究热点问题与前沿领域都有哪些?主要的研究国家(地区)和机构有哪些?对于上述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整体上把握国际上Web 2.0教育应用的研究状况,更好地指导Web 2.0教育应用研究与实践。从传统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并不难,但这只是经验总结式的研究。此类研究有深度。但略显主观性,并有挂一漏万的嫌疑。以至于同样问题,不同研究者研究结论往往相左。近些年国际上新兴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是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对于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的关系。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与技术,我们可以透视Web 2.0教育应用庞大的知识体系,理顺其复杂的知识网络,把握其理论及其演进的关键路径。   在国际科学知识图谱研究领域,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有机结合是该领域发展的新阶段。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3.0 R2软件绘制Web 2.0教育应用的知识图谱。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为数据源,以“Web 2,0”or“Blog”or“Wiki”or“Facebook”or“SNS”or“RSS”为主题进行检索,学科范围限定在“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Web 2.0概念始于2004年,所以检索时间限定为“2004-2011”,共命中以Web 2.0教育应用为主题的748条来源文献,16005条有效引文数据。来源文献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参考文献字段。   二、Web 2.0教育应用的思想根源与理论演进路线   将上述数据导入Citespace 3.0 R2,并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尽管来源文献始于2004年,但为了更清楚地显示之前的思想根源发展历程,并充分利用数据中最有价值的引文数据,我们设置“Time Slicing”为“2000-2011”,时间分区为“1”年一个分区。在语词来源“Term Source”中选择“Tide”、“Ab-stract”、“Descriptors”和“Identifiers”。在节点类型“Node rrvpes”中选择“Cited Reference”,阈值引文数量(C)、共被引频次(CC)、共被引系数(CCV)分别设定为(2.2.2)、(4.3.20)、(4.3.20)。运行Citespace 3.0 R2,得到Web 2.0教育应用研究的关键节点文献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如图1所示。取中心性(量化某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图论概念)大于0.1的文献为关键节点文献12篇。这12篇关键节点文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