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啶虫脒乳油防治园林蚜虫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啶虫脒乳油防治园林蚜虫的研究

10%啶虫脒乳油防治园林蚜虫的研究   摘要: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25毫克/公斤、29毫克/公斤、33毫克/公斤、37毫克/公斤)10%啶虫脒乳油对刺槐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在水中分散性良好,试验用量33毫克/公斤在药后7天防效大于99%,可有效防治刺槐蚜虫且对树木安全。   关键词:啶虫脒;乳油;刺槐蚜虫;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41   目前,刺槐、槐树、紫穗槐等园林树种是我国城市绿化重要树种,且栽植面积日益增加,栽植范围逐渐扩大。刺槐蚜虫(Aphis medicaginis koch)是刺槐、槐树主要虫害,不仅以成虫、若虫群集刺槐新梢吸食汁液,引起新梢弯曲,嫩叶卷缩,枝条不能生长,而且其分泌物常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刺槐、槐树正常生长,甚至死亡。随着蚜虫抗药性的不断提高,采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十分必要。   本文以不同10%啶虫脒乳油对刺槐蚜虫田间防效进行研究,为今后药剂的轮用或替代奠定基础。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刺槐蚜虫(Aphis medicaginis koch);刺槐。   1.2环境,设施栽培条件   本试验设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林场内,面积3亩,树种为刺槐,株行距为3米×4米,土壤为壤土,略碱。试验林管理水平中等,水肥条件一致。试验期间未使用过其他杀虫剂。   2 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药剂   10%啶虫脒乳油(河北益海安格诺农化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2.2 药剂用量与编号(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2.3 试验区组安排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4次重复,20个小区,每小区4株树,随机区组排列。   2.4 施药方法   采用常量喷雾,喷雾必须均匀,要求是不重喷、漏喷,空白喷等用量的水。使用的是泰山-18型机动高压喷雾器,喷头孔径1.2毫米。在蚜虫发生初盛期喷1次。每株树喷药液3.5升。   3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气象资料   2015年8月17日,施药当日,晴天,略有微风,气温最高为29℃,最低为22℃,平均为25.6℃,无降雨。   本试验期间:2015年8月17日~2015年8月24日,气温最高为34℃,最低为19℃,平均为25.7℃,共降雨1天,降雨量为2.5毫米,降雨在药后第6天。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灾害性气候。   3.2 土壤资料   土壤为壤土,pH值为8.4,有机质含量中等。   3.3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共调查4次。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园林蚜虫。   3.4 药效计算方法   CK-PT   防治效果(%)= ―――――――×100   CK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虫数;   PT――药剂处理区虫数。   4 结果与分析   表2 10%啶虫脒乳油防治苹果树蚜虫试验结果   注: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   由表2可知,药后1天,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4000倍、3500倍、3000倍、2500倍的防效分别为79.55%、84.00%、88.05%、83.44%,其中,以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3000倍液时,防治效果最好,经过方差分析发现,与其余三个处理间差异十分显著;其次为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3500倍,方差分析,除与10%啶虫脒乳油用量2500倍液间水平相当,不存在差异外,与其余两个处理间差异十分显著;再次为10%啶虫脒乳油用量2500倍液,方差分析,除与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3500倍液间水平相当,不存在差异外,与其余两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极显著;第四为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4000倍,方差分析,与其余三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极显著。   药后3天,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4000倍、3500倍、3000倍、2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93.85%、95.72%、97.66%、95.07%。其中,以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经过方差分析发现,与其余三个处理间差异十分显著;其次,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3500倍液,方差分析,除与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2500倍液间水平相当,不存在差异外,与其余两个处理间差异十分显著且极显著;再次为10%啶虫脒乳油用量为2500倍液,方差分析,除与试验药剂10%啶虫脒乳油用量3500倍液间水平相当,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余两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与试验药剂10%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