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的特点及的趋势.docVIP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的特点及的趋势.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的特点及的趋势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的特点及的趋势   【摘要】2008年高考18套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命题虽然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但仍然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材料平实,考点全面,回归书本,稳中有新。高考文言文命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从研究包括2008年试题在内的以往高考试题的经验中,获得下一年度命题的可靠信息。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试题 命题特点 连续性 稳定性 趋势      综观2008年全国及自主命题省市的18份文言文试题,虽然命题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但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材料平实,考点全面,回归书本,稳中有新!      一、取材史传,紧扣浅易,也有旁枝逸出      从取材类型看,今年材料类型和去年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诸子散文与小说体裁的出现,将给文言阅读带来新的视野和出题空间。   (1)全国18份文言文试题,其中13份试题仍然沿用旧制,取材于《二十四史》,紧紧锁定“人物传记”传统,延续了前几年的平易浅近的特色。如全国Ⅰ卷取材《宋史?廖刚传》、北京卷取材《汉书?韩延寿传》、辽宁卷取材于《隋书?韩擒虎传》、江苏卷取材于《后汉书?吴汉传》、四川卷取材于《明史?郑濂传》等等。从题量、分值、考点甚至标准都体现了一种相承与传递。   (2)另有5份文言文试题跳出了现有的框架,选材文体多样化。这主要是指自主命题省份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表现。2008年选材最具有特色的当属重庆卷取材于诸子文章《晏子春秋》,相对于传统材料,重庆卷体现出在选材上给考生增加了难度;山东卷着眼于小说,取材于《聊斋志异?张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客观上缓解了考生的心理压力;江西卷取材于历史文献《左传》;天津卷选择了哲理性散文《墨子?兼爱中》,湖北卷也沿用散文文体,取材《文宪集》。      二、考点全面,题型稳定,考查回归书本      1.文言实词的考查   从题型设计来看,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遍采用的传统的选择题形式,另一类是以上海卷为代表的填空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人谁肯固矣()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4)侃率之以乘城()   填空形式的出现,不仅是对考生记忆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把握知识的准确度的考查,其难度高于选择题。   从考查范围来看,仍是对“常见实词”的考查。包括古代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常用或不用的,如:   全国卷Ⅰ中: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山东卷中: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江苏卷中: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营垒。   江西卷中: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如:到……去。   湖北卷中: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另一类是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考查,如:   北京卷中: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江苏卷中: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浙江卷中: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第三类是对实词活用现象的考查,如:   山东卷中: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以上三类考查重点都为“在文中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同时,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也是需要学生认真记忆的,如:   (江西卷)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以上四个选项均来自于课本,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省出题风格开始回转于对书本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夯实基础。同时,回归书本,降低实词考查难度,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2.文言虚词的考查   虚词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纵观2008年对虚词的考查,更是紧扣课本。出题方向上基本分为三类:   (1)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如:   (湖南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①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