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doc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 2010年第2期 总第215期 齐鲁学刊 QILUJOURNAL No.2 GeneralNo.215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 高宝琴 (山东_71商学院社科部,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乡村治理是指以增进乡村公共利益,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和构建良好乡村秩序为目的的公共权力的运 用过程和状态,它以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远 不能适应农村社会利益分化及乡村治理的需要,分散化与低组织状态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治理的主要瓶颈.因此, 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再造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是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农民组织化;乡村治理;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1—022X(2010)02—0096—05 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共同事 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 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1] (P23).一个多元的且独立于国家之外的自组织的农 村社会是建立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条件.改革开放 后,农村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及农民的思 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导致严重的治 理危机.适应我国乡村由均质性社会结构向异质性 社会结构转变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奠定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根本途径. 一 ,农民的低组织状态是乡村治理危机产生的 重要原因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民组织大约300多万个, 但受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 的农民组织处于低组织状态,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社会组织. (一)低组织状态的表现 首先,农民组织种类少,分布不均衡.相对人口 众多,地域广大,利益多元的农民而言,农民组织的 种类是非常少的,”由于既有的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 经济领域,国家对政治领域的控制特别是农民民间 组织的控制还相当严格.在这样的制度空间中,各 种类型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 96 萌生和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形之下,农民的社会组织在 中国还是空白”[2](P130).村委会,妇联,共青团等 “准政权”性质的农民组织在全国的分布最广泛,数 量最多;宗族,宗教性的组织在东南沿海地区比较 多,而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比较少. 其次,农民组织的规范性较差.一是乡政村治 模式作为一种改变人民公社对乡村社会的超强控 制,上移国家与乡村社会边界的制度安排,由于设计 的缺陷,难以达到”乡政”与”村治”的合理对接,乡政 矮化了村治的自治性,增强了村治的行政性.二是 由于缺乏明确的权,责规定,作为由村民选举产生的 村民委员会和应当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村党支部在 行使公共权力时难免产生矛盾,村两委交叉任职制 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反而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的”党政不分”,职责不清,”从改 革之初到现在……一套真正体现乡村经济社会内在 要求的组织体系还远没有建立起来.……民主化程 度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组织体系的适应性提高,也没 有有效地保障乡村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3].三是 由于村民组织中”四个民主”尚不完备,加之部分村 干部滥用权力,导致村民与组织的疏离. 按照法律规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遵循民办,民 管和民享的原则,但由于该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技 收稿日期:2009—11—28 作者简介:高宝琴(1967一),女,河北南皮人,法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 术能手,种养大户等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使其 面临能人权威与民主管理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好就 会演变为能人专制.农民维权组织结构比较松散, 缺乏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没有日常的经费来源. 再次,农民参与度低.现代公民社会理论表明: 公民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自愿性,但目前我国 的农民组织在这方面都不尽人意.中国在农村普遍 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主要是国家 和执政党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村级管理制度,与农 民的自觉选择没有渊源;况且村民委员会不存在地 区级或全国性的组织,分散于全国的各个村落,无法 把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分散 化特点明显.家族组织与农民的出身密切相关,也 不是农民自觉选择的结果.不能自主选择自我管理 的组织,扼制了农民参与,发展组织的积极性.土地 承包,户籍等制度,人才的缺失,传统文化等也极大 地制约了农民的组织参与程度. (二)农民的低组织化状态对乡村治理产生的负 面影响 农民的低组织化状态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 生活,而且使他们在面临国家权力和公共权力(村民 自治组织)的侵害时,难以形成共同的抵御力量;更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顺畅的利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