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新闻伦圆桌会议的发言.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清华新闻伦圆桌会议的发言

官员为欺骗上级造假 因为政治面子的造假 1972年2月21日的这一瞬被无数镜头定格。 周恩来身后高大的翻译冀朝铸出现在美国所有的报纸上,而中方发表的所有照片上,周恩来的身后变成了王海容,冀朝铸的位置变成一小块空白。若干年后,尼克松的女儿朱莉特地给他寄来美国记者拍的照片,冀朝铸才又“还原”纸上。 评奖的利益驱动而造假 同时评上一等奖的央视《揭秘传销》造假 2007年7月,CCTV-12《天网》栏目播出的专题片《揭秘传销》。讲述了某女大学生因参加传销组织,在被父母强行带回家的途中从火车跳下自杀身亡的“真实案例”,并在片中播出了做过马赛克处理的死者生前的照片。 让人惊叹的是,有眼尖的网友透露所谓死者的“生前照片”竟然是此前曾在网络上热传的Ayawawa的生活照。这个节目被评上了17届中国新闻奖。因为被揭发造假而在公示之后拿下。 马克思说: 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使物质斗争升华为精神斗争,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观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 自由报刊是人民在自己面前的毫无顾忌的忏悔,大家知道,坦白的力量是可以使人得救的。自由报刊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而自我审视是智慧的首要条件。 中国的传媒人缺少忏悔意识和自我审视,例如下面无意识表现出来的问题: 《北青报》2006年7月11日头条照片,特大黑体主标题是“巴空难确认无中国乘客”,很小字的肩题是“巴基斯坦一架客机起飞后坠毁45人无一生还”。 外国人死了,就不重要吗?使用“无一生还”的表达,不显得太冷漠了吗? 无人性的新闻标题 《奇怪奇怪真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 2003年广州夏天天气炎热无比,导致30多人死亡。7月8日,某报以《广州“酷”毙三十余人 》为题进行报道。 杭州某报报道一位民工施工时从脚手架上掉下来身亡,标题是《昨日一民工自由落体》 某报报道一位青年在水库洗澡,上堤岸时遭雷击身亡,标题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一男子冲着一铁路电器尿尿,因导电而死,新闻标题竟是:《触电男子成烧焦的烤鸭》 死尸照片上媒体 2010年,新闻照片《挟尸要价》(2009年10月,湖北荆州三名大学生救人淹死,照片揭露打捞者向学校索取学生尸体的“打捞费”)被评上中国新闻摄影的最高奖引发争议。我的文章: 展现死者那一幕的照片被评上了中国新闻摄影的最高奖,接着围绕其真假而不是这样公开是否道德展开了论战。 没有一家传媒质疑中国新闻摄影奖的评委们,为什么把一张让人看了感到非常难受的照片评为最高奖? 照片中见义勇为的大学生被绳子系着,像被系着的猪蹄的猪泡在水里,这样的照片应该公开吗?即使有揭露事实的作用。为什么不内部揭示问题呢,照片对死者的亲属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世界各地的新闻界同行对于刊登死难者照片,一向有着严格的自律,即尽量避免图片上出现清晰的死尸形象。 然而,这篇只有1500字的小文章在我的博客上遭到规模化的批评。主要反对意见: 真相只有一个,哪怕再怎么样,新闻是以事实为出发点,如果没有这点,新闻就没有它的价值了!!! 新闻的道德就是把真相公之于众,只是歌舞升平,只是粉饰太平,是最没有新闻道德的。 真相只有一个,哪怕在怎么样,新闻是以事实为出发点,如果没有这点,新闻就没有它的价值了!!! 披露真相,报道社会现实,拍下社会的原生态……是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 后来形势才逐渐变化,支持我的言论增多: 换作那尸体是你儿子你还爱看不?如果你几岁的小儿子看到了,拉着你的手说:“爸爸?or?妈妈,我怕!”你还会看得很爽吗? 揭露社会现实一定要用血腥暴力吗?还记得2005年北京某个小学被泥石流掩埋的事情吗?那张获奖的照片,没有任何人,没有尸体,而只是教室外的一堵墙,墙上被孩子们画满各种可爱的画,可是泥石流已经将其掩埋。要表达的不是已经表达了?要震撼的不是已经震撼过了?难道你重口味的要看尸体才爽? 左图是《京华时报》2005年7月4日头版,右图是该报同一天要闻最后一版的具体报道。应采用哪张图? 近3/4同意记者拉广告:16.8%同意,56.5%态度暧昧 4/5强同意为栏目拉赞助:26%同意,54.1%态度暧昧 2/3承认主动淡化不利于广告客户的新闻:12.1%同意,54.2%态度暧昧 5/6强认为可以接受被采访方用餐 :21.5%同意,62.8%态度暧昧 近2/3认为可以接受被采访方免费旅游:10.7%同意,55.1%态度暧昧 近1/2认为可以接受被采访方现金馈赠 :6.3%同意,40.5%态度暧昧 1/2强记者为企业公关 :9.9%同意,42.8%态度暧昧 这项调查虽然多数倾向于可以做违规事情,但是态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