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互文化视角下林语堂翻译的策略的研究
交互文化视角下林语堂翻译的策略的研究
【摘要】林语堂,中国近代蜚声海内外的文学翻译家、双语作家和语言学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亦中亦西的交互文化观,并且对他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实例,从交互文化视角出发,分析林语堂在其交互文化观的影响下翻译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林语堂;交互文化观;翻译策略;《浮生六记》
一、引言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因此,译者必须具有敏感的文化意识去发掘更多恰当的翻译手段来传递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而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跨东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大师。“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其文学创作和翻译生涯的真实写照,充分反映了他的文化态度。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林语堂先生的翻译实践。对于林语堂先生翻译策略的研究视角大多是从异化、归化、跨文化方面进行的,而本文以林译本《浮生六记》为实例,对林语堂在其交互文化观影响下所采用的厥中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来更好地阐释林语堂在其翻译中是如何传递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的。
二、林语堂的交互文化观
安东尼?皮姆在他的著作《翻译史研究方法》指出译者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重叠或交汇的部分,即所谓的交互文化。他认为译者是交互文化中的成员,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斡旋人”。而身处于中西文化背景中的林语堂正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斡旋人”,他的交互文化观也是在中西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林语堂(1985-1976),福建省龙溪县人。林语堂六岁开始学习《四书》和《五经》,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熏陶。其家庭同时也信奉基督教,林语堂从小就进入教会学校学习,又于1919年至1923年游学海外。多年的西洋教育使得林语堂对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但是,这也带来了他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遗憾。于是,进入清华大学后他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得益于中西结合的背景,林语堂渐渐形成了亦中亦西的交互文化观。
三、交互文化观与文本选择
林语堂所选择的翻译文本多是和自己的交互文化观相呼应的源本。通过这些作品让西方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林语堂于1935年将其译成英文,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傅雷指出,“选择一部翻译作品,最好还是看作品与自己的气质是否相符”。《浮生六记》一书中所传递的中国文人质朴自然的气质性情和恬静悠闲的处世哲学深得独抒性灵,追求闲适自然的林语堂的喜爱。本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经林语堂的翻译变的通俗易懂,成为让英语读者“徘徊不忍卒读”的佳作。并且国内本不喜欢或看不懂文言文的青年也对此爱不释手,这与他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分不开的。
四、交互文化观与“厥中”翻译策略:以《浮生六记》为例
抱着东西融合的交互文化观,林语堂采用了一些“厥中”的翻译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采用了文化借用的策略;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他采用了文化替换的策略;为了更好地调和这两方面,达到及传播中国文化又让译入语读者接受其译本从而促成文化交流的目的,他采取了文化补偿的翻译策略。
1、文化借用
文化借用,把某个源语的表达形式逐词转移到目标语的一种文化转移,即在译入语中借用源语的表达法。被借用的词可能不经任何改动或稍事修改,如音译。
音译,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和术语无法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语时,根据这些名称的发音特征,用另一种语言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出来的方法。
王闻言先出,请母点《刺梁》、《后索》等剧,劝芸出现,始称快。
Hearingthis,MissWangleftfirstand asked my mother to select morecheerful plays like Chibliang and Hous-eb,(Lin Yutang 2009:37)
《刺梁》和《后索》属于中国所特有的传统戏剧文化。林语堂先生直接用拼音表达,既让译入语读者了解到原文的发音特征又保持了原语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色彩,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文化替换
文化替换,指用译入语文化中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汇来替代源语中的陌生词汇,以此来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
他生未卜此生休,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Ended is the present life and uncer-tain the next,as the poet says,I wonderifGod
willlis ten to the prayer of us two sil-ly lovers,(Lin Yutang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五河县农机化发展的探讨.doc
- 五湖大酒店高支撑模板工程施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doc
- 五溪流域盘瓠庙时空分布的研究.doc
- 五源河大桥抗震能力的设计的研究.doc
- 五灯会元“作么”类疑问代词的研究.doc
- 五灯会元“因”字的研究.doc
- 五点一线的模式在高中数学探究课中有效的运用.doc
- 五点式政治课堂教学的模式初探.doc
- 五点的策略 给力思想品德学习.doc
- 五环一体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建设的研究.doc
- 2025 年美术医疗艺术创作模拟考试方法试卷及答案.docx
-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计划及案例分析.docx
- 2025 年美术模拟考试方法(含应试策略)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 年美术娱乐业艺术创作模拟考试方法试卷及答案.docx
- 大量程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原理、优化与性能验证.docx
- 2025年美术模拟考试方法(含综合考点解析)试卷及答案.docx
-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中锑的迁移转化与处理工艺深度剖析.docx
- 2025 年美术广西地区美术模拟考试方法试卷及答案.docx
- 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中的特性及对比研究.docx
- 滨海土壤微波介电特性:机理、测量与模型验证.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