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反渗透技术.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高效反渗透技术

题 目:浅谈高效反渗透技术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对常规反渗透运行出现的问题与现状,分析了系 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提出高效反渗透(HERO )技术,详细介绍了 HERO 的工艺流程,以及高效反渗透相对于常规反渗透的技术优势, 同时分析了应用HERO 工艺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效反渗透技术 摘要:本文针对对常规反渗透运行出现的问题与现状,分析了系统稳定运行的影 响因素,提出高效反渗透(HERO )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HERO 的工艺流 程,对比介绍了高效反渗透相对于常规反渗透的技术优势,同时分析了应 用HERO 工艺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高效反渗透;膜污染 1 引言 反渗透是采用膜分离的水处理技术。随着膜科学研究和制造工艺的进步,反 [1] 渗透水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 [2] 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耗电低等优点 ,在海水苦咸水淡化、锅炉水处 [3] 理、纯水制备、食品、制药用水及废水处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反渗透技术 对水进行深度处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许多大中型系 [4,5] 统中应用广泛。但是反渗透膜的污染和劣化始终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 导致反渗透膜的污染和劣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水中的杂物,由于各地水源水质不 同,所采用的预处理工艺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反渗透的污染物各不相同,常见 [6] 的污染有:胶体污染、生物污染、化学结垢及颗粒污堵 。 2 反渗透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 2.1 原水水质 为了避免堵塞反渗透膜,原水应经预处理,以消除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的 浊度;此外,还应进行杀菌,以防微生物在反渗透膜内滋长。 (1)悬浮物的多少是水质好坏的一个指标,如果悬浮的物质多,就会在反渗透 的膜上沉积,阻碍膜的透水率,使膜孔受堵而不能正常工作。 (2)反渗透给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及其芽孢、孢子 和病毒。水中有机物一般是微生物的饵料,因此含有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水进入反 渗透装置后,由于水的浓缩,膜浓水侧表面有机物和微生物浓度同时增加,所以 微生物繁殖较快。微生物在具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营养环境下进行新陈代谢产生 [7] 的生物粘泥的粘附力较强,难以用水冲走,这就会造成反渗透膜的生物污堵 。还 [8] 有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寄生在反渗透膜表面,同样会堵塞膜孔 。 2.2 温度 一般反渗透膜的适用温度范围为 5~45℃。适当地提高水温,有利于降低水的 粘度,增加膜的透过速度。通常在膜的允许适用温度范围内,水温每增加 1℃,水 的透过速度约增加2% 。膜材料不同,最高允许适用温度不同。若水温超过最高允 许温度,应采取降温措施,如设置冷却装置;当水温太低时,应采取加热措施, 如蒸汽加热、电加热等。 2.3 操作压力 为了使反渗透得以进行,所加压力必须使膜侧的压力差大于其渗透压差。 F=W(△p-△π) (2.1) 式中F 为反渗透水的通量;W 为渗透系数;△P 为膜两侧的压力差,即在盐 水侧外加的压力;△π 为两侧的渗透压差。操作压力的选择取决于原液的浓度, 还取决于膜的的透水性和水的回收率。操作压力的提高会使产水量增大,但压力 过大又会因膜道压力而使透水量下降。 2.4 浓差极化 在反渗透过程中,膜表面浓度到主体溶液浓度形成梯度边界层,即浓差极化。 随着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