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的应用技术.docVIP

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的应用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的应用技术

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及的应用技术   摘 要:二化螟性诱剂可有效防控二化螟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次数,实现绿色增产。该文总结了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应用效果及在再生稻病虫害整体防控中应用技术。   关键词:二化螟;再生稻;性诱剂;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66-02   二化螟是怀宁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每年发生3代,造成枯鞘、枯心、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代幼虫发生危害时间长,田间危害从5月上旬至6月初,盛期在5月中旬;二代幼虫发生危害时间在7月上旬至中旬;三代幼虫发生危害时间在9月上中旬。2005年以来,多为中等以上程度发生,严重者损失可达5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危害。多年来二化螟的防治基本上都是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策上采取:“狠治一代压基数,普治二代,巧治三代”。物理防治虽然也采用了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绿色环保的方法防治,但因成本较高,应用范围有限。采用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从而达到防控目的。   再生稻在怀宁县一般选用生育期130d左右再生能力强的中籼杂交稻组合,在3月底播种,7月15日前后抽穗, 8月20日前后收获。遭受二化螟1代和2代危害。为验证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成虫效果及大田防控效果,进一步探索使用二化螟性诱剂方法及经验,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和“无公害大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总结绿色增产模式,探索农药减量使用,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为此,2015年我们按排了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干式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诱芯:长度80mm±5mm,外径1.8mm±0.2mm,内径0.8mm±0.1mm;材料:PVC毛细管;诱芯净重200mg±5mg;PVC毛细管,管液释放结构;诱芯活性组分总量900ug±50ug,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占(81.8±5)%,气相分析纯度大于97%;稳定期:在通常自然气温下56~70d;田间使用密度1个/667m2:干式诱捕器: 塑料制品,白色;钟罩倒置漏斗形(倒置开放式),外壳尺寸:总高度32.0cm±0.1cm、外径16.4cm±0.1cm、内径14.8cm±0.1cm;漏斗:高度19.8cm±0.1cm、下口内径14.5cm±0.1cm、进虫口内径2cm±0.1cm;诱芯柄长:12.8cm±0.1cm;   1.2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试验地点在怀宁县高河镇谢山村大畈,面积10hm2,品种为准两优608,作再生稻栽培。3月28日播种育秧,5月1~3日人工移栽,8月25日收获一季稻,再生稻9月12日齐穗,10月28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及处理经过 性诱剂处理区:性诱剂处理区面积共3.3hm2,按每667m2放置1个诱捕器(配置诱芯),共计放置了诱捕器50个。诱捕器安置高度,首次放置诱捕器需高于作物50cm(距地面80cm),水稻破口期(7月7日)调整一次诱捕器高度,高于作物20cm,水稻齐穗后诱捕器口可以在水稻冠层下10cm。诱捕器诱捕器安置时间,5月7日越冬代二化螟发蛾期放置诱捕器,经过60d,7月7日换一次诱芯, 8月20日水稻黄熟收回诱捕器。   处理1:带药下田+性诱剂。面积1.6hm2,移栽前3d,秧田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m2兑水30kg喷雾带药下田;栽后5~7d追施拔节肥,每667?O尿素10kg+14%苄乙30g+10%吡虫啉40g;拔节孕穗期6月11日防治纹枯病兼治飞虱每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7月5日防治穗期病虫害(稻纵、飞虱、纹枯病、稻曲病)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0mL。   处理2:未带药下田+性诱剂,面积1.6hm2,其它田间病虫草害防治及管理同处理一。   处理3:对照区,常规管理(带药下田),面积6.7hm2,距离性诱剂处理区200m以上。移栽前3d,秧田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m2兑水30kg喷雾带药下田;栽后5~7d追施拔节肥,每667?O尿素10kg+14%苄乙30g+10%吡虫啉40g;拔节孕穗期6月11日防治纹枯病兼治飞虱每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0mL,7月5日整体防治穗期病虫害(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飞虱、纹枯病、稻曲病)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0mL。   1.4 调查统计方法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