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宁夏回族“花儿”保护而的思考
为宁夏回族“花儿”保护而的思考
【摘 要】2006年,回族民歌中的回族“山花儿”,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宁夏回族“花儿” 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与挖掘,但它的现状与保护发展却依旧处于濒危的状态。基础普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停留在单纯的搜集、整理和浅薄的理论研究层面上;原生态民间歌手后继乏人;原始音像资料缺损遗失严重;缺少实质性、有效的、科学的保护与继承措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宁夏回族“花儿”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回族“花儿”;保护
在宁夏南部山区及同心县等回族聚居地区,主要流传山花儿。山花儿不同于甘肃、青海周边地区的赛歌等表演唱,主要是劳动人民在山间地头劳作时,自娱为主、即兴而作。它除具有一般花儿特点外,还吸收融合了其它民间歌曲体裁和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山花儿在宁夏分为川区花儿和山区花儿两种。川区花儿,大多是宁夏川区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或休息时所演唱的,音调较平缓,曲调流畅舒展,旋律优美;山区花儿多是山区劳动人民在山上放牧时所演唱的,多用高腔、拖腔,曲调高亢豪放,旋律奔放悠扬。
通过对“花儿”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认识宁夏回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宁夏的发展变迁;还可以从中真实地捕捉到广大回族群众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同时,“花儿”是宁夏回族音乐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是我们研究发展宁夏回族音乐的根基和灵魂,是宁夏回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珍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
一、 “花儿”现状
六盘山“花儿”主要流传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主要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等回族聚居地,这里是宁夏“花儿”的故乡也是宁夏“花儿”的中心地带。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回族人民创作出了大量的“花儿”,至今流传不息。可是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的进程,“花儿”的文化出现了濒危现状。近十多年以来,由于人们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所以一些人外出打工,这样使“花儿”歌手后继乏人,濒临严重的传承发展危机。现代的文明使“花儿”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花儿”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性质发生了变异,原生态“花儿”的逐渐消失,传唱也渐渐变淡,特别是对六盘山“花儿”来说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演变和人们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花儿”的流传区域正在缩小,这种缩小既包括地域上的,也包括人群上的。地域上的缩小大致从城市向郊区和农村退缩。1983年,由文化部牵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的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全面启动。宁夏先后完成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等十部集成志书。在此项工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宁夏回族民歌乐谱及现场录音资料,摸清了宁夏回族民歌,特别是“花儿”的家底,为研究、保护宁夏民族民间文化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宁夏的音乐工作者们在利用回族“花儿”素材进行创作与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宁夏的音乐工作者们在继承和发展“花儿”基础上改编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和运用“花儿”音调素材创作的宁夏回族 “花儿”歌舞剧与宁夏回族“歌剧”。如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宁夏词曲作家创作的歌曲《吆骡子》《牧羊哥哥上了山》《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回族“花儿”歌舞剧《曼苏尔与东海公主》《花儿四季》;宁夏海原县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花儿”歌舞剧《海风吹绿黄土地》以及宁夏歌舞团在西吉县文工团创作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尔与东海公主》的基础上,进行移植改编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尔》;宁夏银川市文工团创作演出了回族“歌剧”《马五哥与尕豆妹》;宁夏银川市艺术剧院和宁夏歌舞团近年创作演出的回族舞剧《月上贺兰》《花儿》,以及我区一些优秀的歌手代表马希尔自己改编创作的花儿题材的歌曲《杨树山的麻雀一对对》等,还有近期宁夏文化馆创作的根据花儿改编的艺术性风格技巧难度较高的声乐作品《花儿心语》等等。
以上这些优秀的作品,从不同视角增加和丰富了“花儿”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了“花儿”的艺术含量,使“花儿”更易于被年轻一代所熟知,所喜爱,更利于传播和传承。
二、花儿传播和传承的空间
宁夏回族是“山花儿”艺术传承的主体民族,宁夏的著名歌手中,回族歌手所占比例为80%左右,汉族中也有流传。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西部民歌(花儿)这一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增进西部各民族间的团结和交流,宁夏先后举办了20余次各种形式的民歌“花儿”演唱会及“花儿”歌手大赛。1980年至1984年曾分别在吴忠、固原、同心三县,举办了三届宁夏民歌花儿演唱会。1998年至今,经文化部批准,由文化部社图司牵头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文化厅及西部十二省、市、区文化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