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坐具 第六届“为坐而的设计”展.docVIP

今昔坐具 第六届“为坐而的设计”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昔坐具 第六届“为坐而的设计”展

今昔坐具 第六届“为坐而的设计”展   坐与长者   “为坐而设计”设计大赛今年已是第六次举办,参赛作品均为真实比例实物,主办方将“坐”当成一个社会与情感,文化与功用的载体,并将这一届大赛的副标题定为“坐与长者”,邀请参赛的年轻人观察生活细节,从与年长者共处的经验中寻找设计出发点。   112件参赛作品中,周越与安德雷亚?桑塔罗纱(Andrea Santarossa)的作品《问棋》立意独特,这是一套木制棋桌和两张棋凳,令人联想到居民区中年长者对弈的场景。这个设计使用的软木材以及收纳细节,在室内环境中营造出了一个让老人进行桌上游戏的空间。这个设计平实地建立在家具基本功能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上,虽然造型简单,却最能引起人们来自日常生活体验的的情感共鸣。   邵思旖的作品《蒲扇摇椅》,造型灵感来自于其家乡老人们喜用的蒲扇。设计者在为老年人设计舒适摇椅的时候,从他们那个年代朴实的造物智慧中吸取了养分,把蒲扇的扇面和扇柄造型都利用在设计中。摇椅的椅背和座位的粗藤骨架线条流畅,如略卷起来的蒲扇一样圆润,椅背上的装饰木灵感来自于扇面的编织结构,而一块扇柄形的窄长木片连接着座位和摇椅底座,并在座位正下方辅以弧形的支撑结构。制作的材料选用了色泽和韧性都极为出色的玛瑙藤,以及干燥后不易变形开裂、纹理细腻的花梨木,整个设计充满了细节的考量。   《粮炭》座墩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作品。设计师赵欣婷在三个竹编筐中分别放入馒头、面袋和木炭造型的海绵块,这些海绵被缝合在一起,成为三个极有弹性的座墩。这个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设计师的童年记忆:爷爷奶奶家里拿来收纳生活必需品的竹筐常常成为家里孩子们的简易“座椅”,设计师希望通过设计来记录因生活环境的变化正在慢慢消失的这一生活场景。这个设计的构思简单,表现手法直接,但传统竹编筐的古朴和海绵造型的童趣结合在一起,故事感十足。   通过参赛作品可以看到,年轻设计师们不仅为长者提供功用性的坐具设计,还在设计中表现了对传统生活智慧的尊重,并用设计记录了很多自身与长辈共同生活的回忆。就像展会现场说明文字中总结的,这些年轻人的设计虽然在构思和造型各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他们提出的“坐与长者 ”设计,的确是包含了功用、文化和情感的设计。   坐与工艺   国际设计师作品展区里的坐具并非按照设计年代和设计师文化背景来排列,而是按照材质和造型元素的联系来陈列,更加显示出职业设计师们丰富的材料运用技巧。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的单人沙发设计《皮肤》(SKIN armchair)创作于2008年, 由意大利家具厂商Molteni C发行。设计师利用双面厚皮革本身的重量和韧度,在钢管结构上铺裹皮革,沙发靠背和座椅部位的皮革表面被均匀地切割出一排排“人字”开口。这些切口不仅富有装饰美感,同时将皮料变成“皮网”,带来一定弹性,这样座椅的皮革部分下面尽管没有其他支撑,却因皮革本身的弹韧使得座位能与人体形状契合。传统沙发用来包裹内部结构的“皮肤”在这个设计里成为承重结构的一部分,使整个沙发看上去骨架轻盈,线条洗炼。   德国设计师康士坦丁?葛切奇(Konstantin Grcic)是业界公认的椅子大师,他2009年为意大利品牌Magis设计的工作椅《360度》(360°stoolchair)座位可以360度旋转,下部装有滚轮方便移动,因适合像骑马一样地跨坐而特别适合在轻松自在的工作场所使用。这个设计的理念虽被业界认为有些极端,但却符合人体力学,绝无工艺上不可行的纯装饰性细节,完美呈现了康士坦丁设计在制造可行性范围内创造出高辨识度造型的特色。   设计师田家清2013年的作品《罗锅枨裹腿棋桌凳》因其造型的纯粹从众多本土尚古设计中脱颖而出。这张矮凳有明显的传统榫卯“圆包圆”裹腿结构,这些圆滚滚的柱体结构使得整个设计散发着一种醇和之美。古典家具上形似罗锅的横枨,在这个设计中也被简化为两截连接凳腿的小小桥梁。整个作品使用色泽偏白、无明显纹理、质地细腻的非洲木制作,古老的结构工艺因造型的简洁和材料选择的合理而充满了现代感。   展会上另一个出色的设计来自于一位在北京生活的荷兰设计师。汉尼?凡?尼斯特路伊(Henny Van Nistelrooy) 设计工作室展出的沙发《衣服》由本土设计品牌ACF HOME发行,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汉服的直线型版型。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服饰的腰身线条和衣袖领口版型演绎并运用于家具设计, 并利用布料的色彩和纹理微妙地调节和平衡沙发造型的重量感。这个设计的工艺细节把握地非常出色,例如靛蓝色布料的细腻肌理和温暖舒适手感、织物与内部构架的贴合度、剪裁的位置、收边的工艺等。这样的设计让人看到了古典元素创新的切入点,看到除了木材之外还有很多等待设计师去发掘的家具材料,也看到了中国制造工艺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