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凹陷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的研究.docVIP

元宝山凹陷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宝山凹陷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的研究

元宝山凹陷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的研究   【摘要】元宝山凹陷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上段为本区主力储集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前扇三角洲薄层砂是油气主要储集体。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蚀孔和微孔,储层特征为中孔、低渗。九佛堂组烃源岩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资源基础,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发育的大套厚层泥岩是封堵油气的良好盖层,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保证,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   【关键词】元宝山凹陷 储层特征 储集空间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元宝山凹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境内,是辽河外围盆地的一个中生代凹陷,构造走向北东向,勘探面积650km2。西与桥头凹陷相邻,南隔红山突起与三眼井凹陷相望,东北与开鲁盆地相连,东以名安山—官地隆起与平庄凹陷相接。分为西部斜坡带、中央洼槽带和东部陡坡带三个二级构造带,目前中央洼槽带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自下而上发育前中生界基底、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白垩系上统孙家湾组及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1]。   1 储层特征   1.1 储层分布及物性特征   钻井揭示元宝山凹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为有效储层,特别是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上段为本区主力储集层(表1)。   沙海组: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砂砾岩、岩屑长石中—细砂岩及含砾中粗砂岩。分选较好,次棱—次圆状。长石含量30.9%-55.6%,平均39.3%,岩屑16.6%-85%,平均为32.4%。胶结物主要为粘土矿物杂基、碳酸岩,平均含量为17.7%,胶结类型为孔隙型,平均孔隙度23.8%,渗透率543.95×10-3μm2。从砂岩成熟度分析为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不强,原生孔隙较发育,是一套好的储集层段。   九佛堂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细砂岩、砂砾岩夹深灰色泥岩。砂岩含量较高,主要为长石岩屑不等粒砂岩,长石、岩屑含量较高,其次为石英。颗粒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胶结物主要为碳酸岩,含量22.41%,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平均孔隙度17.4%,渗透率566.43×10-3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是本区主要含油气层段。1.2 储层砂体类型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九佛堂、沙海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的砂体类型为扇三角洲砂岩体,局部发育有浊积砂岩体[2]。1.2.1?扇三角洲砂岩体   本区扇三角洲砂岩体主要发育在湖侵期。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前缘与前扇三角洲过渡带的薄层砂为有效的储集砂体。砂体主要由砂砾岩、含砾砂岩、中砂岩及细砂岩构成,分选中等、磨圆较好,层理类型主要有块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平行层理。   1.2.2?浊积岩   元宝山凹陷以短轴物源为主,浊积扇体发育,主要与洪水携带大量陆源物堆积而成,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和湖盆中央的前扇三角洲,此类扇体沉积较为稳定且分布较多,九佛堂组下段断陷期较为发育,目前工区内多口井在九佛堂组及沙海组钻遇了该类沉积砂岩体   1.3 储集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粒间孔、溶蚀孔和微孔为本区沙海组和九佛堂组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粒间孔包括正常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蚀孔和粒内溶蚀孔、微孔主要包括生物残体的体腔孔和晶间孔等[3]。   通过岩心样品孔隙图像分析和压汞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样品面孔率较低,储层孔喉不发育,分选较差,孔喉半径较小、连通性差,储层类型为中孔低渗储层,储集性能中等。   2 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   2.1 油气藏形成条件   2.1.1?九佛堂组烃源岩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资源基础   九佛堂组地层在元宝山凹陷内均有分布。生油岩累计厚度250-500米,其早期的沉积含凝灰质且岩性相对较粗,反映了早白垩世之初大规模火山活动接近尾声与凹陷强烈下陷的构造背景。晚期洪积物面貌较早期有了明显的改变,沉积物颜色变暗,以深灰、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为主,含丰富的介形虫、叶肢介等水生生物,有机质丰富。半深—深湖相沉积为主,具有较强的生油气能力。   2.1.2?广泛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席状砂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有利储集空间   本区物源分别来自东侧的陡坡带和西侧的缓坡带,以东侧陡坡物源为主。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的特点。发育的扇三角洲储层主要分布于中央洼槽带的的长轴方向,钻井揭示本区发育的储层砂体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体和扇三角洲前缘与前扇三角洲过渡区发育的薄层砂体,这些储集砂体纵向上互相叠置,平面上叠加连片,是复式油气聚集带形成的基础。   九佛堂组上段、沙海组为湖盆发育鼎盛期的产物,泥岩厚度大且发育稳定,泥岩累计厚度在200m以上,单层厚度在10-30m之间,沙海组泥岩含量在60%以上,而九佛堂组上段泥岩单层厚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