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曲韵的研究之检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曲韵的研究之检讨

元明曲韵的研究之检讨   摘 要:以往的曲韵研究者仅从曲韵研究结果中揭示元代或明代某个阶段的语音变化,并未能打通元明曲韵研究的疆界,未能纵向、宏观地捋清元明曲韵所反映的实际语音变化情况。本文主要采用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以往曲韵研究进行梳理,同时也意图将明代散曲用韵的研究与元代散曲用韵的研究做个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力图客观而真实地再现元明语音演变的大致脉络,旨在促进曲韵研究朝纵深发展。   关键词:元明曲韵 横向比较 纵向梳理 演变大势 近代语音特征      有元一代历时一百六十二年,有明一代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元明两代共四百三十八年,是一段足够长的历史时段,很多语音变化都在期间发生、完成。   然而,以往的曲韵研究者仅从曲韵研究结果中揭示元代或明代某个阶段的语音变化,并未能打通元明曲韵研究的疆界,未能纵向、宏观地捋清元明曲韵所反映的实际语音变化情况。本文将做一尝试,力图客观而真实地再现元明语音演变的大致脉络。   如果从较早期且较为成熟的戏曲形制“宋金杂剧”诞生之日算起,戏曲各种形制活跃在人们的娱乐舞台或案头文书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伴随戏曲形制的产生和流变,评论戏曲的活动从未停止过,曲论专著和曲韵专书早在元代就已经出现,这些典籍为戏曲的发展作出点评以及规范,其中不少言论可视为曲韵研究的萌芽,所涉多个论题,今天我们仍然在讨论,并认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将元明曲论家评价为现当代曲韵研究的先行者、开创者是恰如其分的。秉承元明曲论家的开创之功,近百年来的曲韵研究可谓成果迭出,笔者另文《曲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已有介绍。   元明曲韵研究结果反映的不仅仅是元代到明代曲韵演变的纵向发展的历时变化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元明两代各种韵文形制曲韵的具体样貌,而且还蕴含着元代与明代各种韵文形制曲韵之间的横向差异。我们主要采用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以往曲韵研究进行梳理,同时也意图将明代散曲用韵的研究与元代散曲用韵的研究做个历时和共时的比较,旨在促进曲韵研究朝纵深发展。   当前,元代曲韵研究的典籍主要集中在《全元散曲》《元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研究者主要有:马重奇、邓兴锋、叶桂郴、吴葆勤、李超等。明代曲韵研究的典籍主要集中在《全明散曲》《六十种曲》及南戏,研究者主要有:李晓、周维培、杜爱英、张竹梅、李子君、俞为民、陆华等。   有了以上较为丰硕而坚实的研究基础,我们试将元、明两代曲韵研究成果分别加以整合,然后从历时角度做一比较,这符合历史比较法中“历史对应关系推证法”的原则:“语音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从前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到后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所发生的自然变化都会符合音变规律,期间的演变有一定的轨迹脉络可循。如果两个音系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时间造成的差异,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应该都能够从音变原理进行检验。”下面分三个专题展开论述:      一、元明曲韵韵部演变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      (一)研究对象   曲韵研究文本包括:A.《元刊杂剧三十种》(以上海中国书店石印本为底本,参照珂罗版影印本)所收元代杂剧30种,韵段331个;B.《元曲选》所收元人杂剧100种(据徐调孚《现存元人杂剧目录》考订,作者可确定的有69种),韵段93个;C.今人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辑出的元代浙江籍散曲家26家,小令1648首,套曲(包括残曲)145首;D.今人陈乃乾编《元人小令集》所收元代曲家(包括无名氏)95家,小令3351首;E.元明南戏《张协状元》《错立身》《小孙屠》《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8种;F.今人谢伯阳编《全明散曲》所收曲家177家,4979首小令、929首套数,11415个韵段。   (二)参照音系   以《中原音韵》为主,以《广韵》为辅。   (三)参考曲谱   主要包括:今人吴梅《南北词简谱》、王玉章《元词?衣伞贰⑼孔谔巍妒?词曲格律纲要》、唐圭璋《元人小令格律》、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守泰《昆曲格律》。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李玉《北词广正谱》、沈自晋《南词新谱》、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四)曲韵独用   上述曲韵文本用韵研究表明,其音系基本覆盖《中原音韵》十九部,列表比较如下:      E的研究结果未揭示出其韵部独用情况,因而此处只能付之阙如。A的研究结果中,侵寻部与桓欢部不能独立,而F①的研究结果中,先天与桓欢合为先桓部;先天与廉纤合为先廉部。由此可知,元明曲韵韵系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基本上覆盖了《中原音韵》十九部,仅有几部不能独用,或有几部出现合并。   (五)曲韵合韵   1.阳声韵部合韵纵向比较   阳声韵部包括: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共10部,各韵部之间合韵情况列表比较如下:   我们使用?h与?k分别表示单向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