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琳诗歌的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天琳诗歌的研究综述

傅天琳诗歌的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刘泽庆(1986―),女,陕西榆林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傅天琳是重庆这片新诗沃土的领导人物之一。在文化多元和诗性包容的年代,她不断开拓、进取,追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的诗歌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其诗歌研究状况的梳理,来加深对其诗歌的了解。   关键词:傅天琳 诗歌 研究 述评   傅天琳,当代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发表诗作,其中,《绿色的音符》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诗《汗水》获全国优秀诗歌奖,组诗《苹果园之歌》获《星星》优秀诗歌奖,散文《小屋的故事》获四川省优秀文学奖。2010年,她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人奖,所以,她是我国当代诗坛成绩斐然的诗人,值得学术界研究。目前,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共搜索到30多篇研究傅天琳的文章,5篇硕士论文,我将学术界对傅天琳诗歌研究的概况整理如下:   一、从主体与创作的发展角度研究:   吕进《绿色的音符――傅天琳的处女作》(《文谭》1982年06期),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傅天琳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傅天琳离不开她所生活的时代特色,她的诗歌创作与生活保持紧密联系;肖体仁的《果园.生命.艺术――傅天琳组诗《六片落叶》印象》(《当代文坛》2006年05期),从果园的沉思、生命的沉思、艺术的反思三方面体现出傅天琳是一位与土地血肉相连、与果园生命相依的诗人;吕进、李蓉合著的《没有结束的“诞生”》,揭示了傅天琳诗歌的独特价值;余薇野《朴实的芬芳――傅天琳创作扫描》(涪陵师专学报,1999年02期),概述了傅天琳的生活、创作过程;吕进的《傅天琳:从果园到大海》(《当代文坛》1985年08期),阐述了傅天琳诗歌内容的变化,进而,追溯出傅天琳创作过程中的心绪变化;张晨曦《论傅天琳诗歌中的苦难写作》(西南大学,2010),围绕傅天琳诗歌中困难精神的底蕴对傅天琳诗歌中的苦难姿态及其深刻原因进行探寻。探寻三种姿态的原因有:早期教育形成朴素的生存哲学、生存环境萌发完善的审美人格、巴蜀文化情境中的自觉追求。李婕的硕士论文《梦会开出花来的――论傅天琳的诗歌道路》(重庆师范大学,2012)对傅天琳诗歌道路所蕴含的创作经验进行了挖掘和对傅天琳诗歌道路进行多维反思;弯晖的硕士论文《论新来者傅天琳的自由诗艺术》(西南大学,2012年),从三个部分分析傅天琳的自由诗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得读者在中国新诗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对傅天琳的诗歌创作有整体的了解。   二、从组诗、作品集研究:   邹建军的《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评傅天琳的〈一个人和她的祖国〉》(《文学教育》,2010年01期),叙述了傅天琳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是在自己的人生情感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完成的,并概述了该组诗的思想与艺术上的特点;吕进的《会唱歌的苹果树――读傅天琳的〈绿色的音符〉》(《诗刊》1982年),通过对《绿色的音符》中的诗的解读,高度赞扬它是傅天琳在诗歌道路上留下的可贵足印,也是诗坛新人新作园地的可喜收获;陈红的《生活赋予她绿色的诗情一读傅天琳》(《文谭》1983年07期)通过对傅天琳果园诗蕴含的真挚的感情的赏析,赞扬了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方向正的《一个现代女性的精神世界――读傅天琳的组诗》(《河南大学学报》1990年05期)通过对该组诗所蕴含的爱的赞颂,挖掘出了一个有着丰富人性和魅力的人的内心世界;刘扬烈的《绿色?阳光?丰收的季节――读傅天琳诗集》(《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从傅天琳诗的深化、悟化、淳化和凝重化等方面解析,突出她的诗的诗质、诗真特征;赵黎明的《“静静地到达”――读傅天琳》从“悲痛那么宽”、“你得回到地上”、“清扫灰尘”与“唤醒羞涩”、“简单的和没有难度的诗”四个方面对《柠檬叶子》的整体精神状况加以阐述;姜鑫磊的《一个花甲女生的回眸――的生活哲思》(《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从回归地平线的思考、老女孩儿的重新回眸、心灵的呐喊三方面阐释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彰显了诗歌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蒲惠民的《傅天琳的果园诗》(《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对傅天琳的果园诗所具有的深度加以挖掘,并指出了它有缺乏社会生活广度的缺陷;邹建军的《评傅天琳的如果那面钟是时间》(《文学教育》2008年12期),表明了该组诗所蕴含的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首先,诗中表达了一种独有的女性情怀,即,深厚的母爱;其次,诗歌结构中所呈现出的虚实结合特征;再次,诗歌呈现出的个性化艺术特征。   三、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   李怡的《巴渝文化与诗人傅天琳》(《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指出巴渝文化的精神品格深深地影响着傅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