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目录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发症处理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五、口腔护理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六、鼻饲法及并发症处理 七、静脉输血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三)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 (3)操作技术不熟练。 (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 2.临床表现 (1)无皮丘。 (2)皮丘过大或过小。 (3)针口有出血。 3.预防 (1)对不合作的患者肢体给予约束和固定。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窄,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 (3)提高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力度及药量,以避免因进针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针头贯穿皮肤。 (4)注射完毕拔针时,勿用棉签按压、按揉,覆盖局部注射部位。 4.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成 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 (2)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3)对于一些难以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4.处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 (三)低血糖 1.发生原因 存在诱发因素: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少,导致血流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2.临床表现 饥饿感,乏力,肌肉震颤,面色苍白、心悸、出汗,有时会出现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3.预防 (1)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局部按摩,按时进餐。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3)抽吸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不可随意改变剂量。 (4)消瘦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捏起注射部位刺入深度酌减,进入角度减小。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绝对卧床→通知医生→快速查血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葡萄糖→监测血糖变化→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三)针头堵塞 1.发生原因 (1)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 (2)注射药物过于黏稠、药液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头堵塞。 2.临床表现 注射推药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体内。 3.预防 (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的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4.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4.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记录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五)局部或全身感染 1.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2)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 (3)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 (4)注射部位针眼因清洗不当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 (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