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节约教育的经验拾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节约教育的经验拾萃

国外节约教育的经验拾萃   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要求各地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教育部要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都要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提倡小份多次管饱的文明用餐方式。各地中小学还要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到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参与体验活动,城市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   中小学要编制学校年度节约计划,推广使用节能的照明、采暖、电教等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细化勤俭节约条款。各地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此外,各校要制定详细的评价办法,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此前的一个时期,我国举国上下反复强调要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提出,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教育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可是反观我们的教育界不节约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办公室、教室空无一人却空调大开;食堂里就餐时间过后,洗碗池附近堆积着整桶的馒头和米饭。家庭教育中更是不必说,父母抱着“穷什么不能穷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有求必应:开学之际“疯狂采购”电子词典、笔记本电脑、MP3等“高档文具”;才买回来的衣服、文具,稍有瑕疵,眉头都不皱便弃置一旁……浪费已成为习惯,让人很痛心。   自古以来节俭便被称作“传家宝”,视为中华传统美德,怎么到了现在却给丢了呢?反观国外,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八九岁起就开始“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他们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 家庭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要理性,父母自身必须做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必须从小处、从细节入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上开展节约教育,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做起,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不剩饭、不丢东西、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同时要坚决纠正“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错误观念,从勤俭节约的层面认识到这一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生活艰辛的体验,就无法真正理解勤俭节约的内涵。   在日本,父母会不间断地要求孩子自己想办法挣零用钱,并且精打细算,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向别人张口借钱。日本学生从小就知道生活之不易,所以他们在高中前很少拥有零花钱,更不会无节制地乱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日本,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去校外打工挣钱。   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华人们继承了祖先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的好传统,在当地成了富翁,但是他们仍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   德国法律明文规定,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当在家帮助父母亲完成相应的家务活。最近,又掀起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参观工厂,家长们带孩子一道到工厂去了解生产的过程,资源的开发与节约,特别是了解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既让孩子开阔视野,又培养其劳动生产、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品德。另外,家长会给孩子讲解如何使用节能家电,从小让孩子明白现代家用电器通常都比老款省电,不同品牌的电器在能耗方面会存在显著差别。他们会教育孩子在购买电器时从电器上的欧盟能源标签上来识别是否省电。另外让孩子们明白待机状态也会耗电,所以他们从小就能做到日常生活中不用电视、CD机、电脑和其他电器时随手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   英国人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及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其中有1/3是孩子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   在比利时,孩子从8岁开始每周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一定的零花钱,但金额不多,只有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学会慢慢积攒。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家长借,然后再用以后的零花钱慢慢偿还。这样,孩子们在买东西前就会再三权衡自己最需要什么,进而学会选择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