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

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研究综述   摘要:对员工心理资本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心理资本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成为当今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本文回顾了心理资本的概念、研究范式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心理资本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心里资本;研究范式;作用机制   作者简介:冯江平(1955-),男,山西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58-02       2002年, 以Seligman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创以探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学研究新视角”的先河,掀起了学术界关于心理资本研究的思潮。Luthans等人对传统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分析研究后,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为基础,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近年来, Luthans(2004) 等把自信、希望、乐观、坚韧4种积极心理状态合并成更高层次的核心概念,称之为心理资本 (PsyCap)。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后来应用于心理学,包括3种概念取向及定义。有代表性的是Avolio等人提出的综合论。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心理素质。Avolio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状态性,可通过干预措施来开发,又具特质性,比较稳定。他提出了“state-like”,即,“类状态”。综合论是心理资本内涵研究最新的观点,对心理资本研究很有启示意义,似乎是一种趋势。   二、心理资本的特性   心理资本的特性包括:资本性、心理资源特性、积极倾向性、增益性、类状态和类特质性。   从文献看到,Avolio等人提出的概念是一种综合性的,与特质论、状态论相比,更具有科学性、说服力,这也使得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理解产生了趋同的势头。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毕竟现在的许多研究还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   三、心理资本的研究范式   1.主效应模型   主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对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相关结果变量具有直接的作用,其效应独立于其他变量。在关于心理资本研究的文献中,发现主效应模型研究范式是当前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研究的主流,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很多。Goldsmith(1997)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可以很好地预测个体的工资水平。Judge(2001)关于心理资本的元分析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可以解释员工自评绩效20%~30%的变异。Luthans等(2003,2005)、Larson等(2006)和Cole(2006)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Letcher(2004)的研究表明,责任感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工资水平。Luthans(2005)的研究表明,希望、乐观和坚韧性3项指标综合起来对工作绩效的解释率高达32%。Avey (2006)研究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与主动离职行为呈典型的负相关关系。Luthans(2007)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个体心理和行为变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强(2008)研究得出:国内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产生正向影响。在魏洪权、周菲、赵西萍、吴威、温磊、潘清泉等(2009)的大量研究、硕士论文文献中发现,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结果变量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在主效应模型研究范式中发现,心理资本对有关结果变量的影响远远大于各维度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2.缓冲效应模型   缓冲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是间接地影响个人、群体与组织层面的结果变量的。即心理资本对结果变量的作用机制可能不是直接的。该模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有一些。Goldsmith(1997)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不但直接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而且还通过控制点来影响个体的薪酬水平。Cole(2006)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个体的主观满意感来影响个体的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搜寻行为。这些研究很好地证明了心理资本对有关结果变量的间接作用机制。   3.调节效应模型   调节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是通过调节作用来影响结果变量的。相关的实证研究包括:Cole(2006)以失业员工为对象研究发现,在失业后的主观满意感与再就业的关系中,心理资本起着调节作用,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主观满意感对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方伟(2008)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在对工作倦怠中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