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光】大转轨--全球化时代国家转轨理论及中华民族复兴战略.docx

【康晓光】大转轨--全球化时代国家转轨理论及中华民族复兴战略.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 大转轨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转轨理论及中华民族复兴战略 康晓光 一、概念界说 何谓“转轨”?何谓“大转轨”? 所谓“国家转轨”指一国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所谓“国家发展模式”指一国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轨迹。具体说来,“国家转轨”指一国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发展目标、战略和轨迹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变。 “转轨”同样发生在全球层面。所谓“世界转轨”指世界的基本秩序、运行机制、主导价值、发展轨迹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变。 所谓“大转轨”,既指转轨之全面、深刻以及影响之深远,亦强调转轨非一次完成,而是由一连串节奏紧促的转轨构成。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转轨,必然在国家和世界两个层面同时进行,而且或早或晚必将把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卷入其中。 二、中国的转轨及其困惑 中国近代以来的转轨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发生了连续的国家转轨,如今又处于新一轮的转轨之中。早期的外部冲击迫使中国告别古代进入近现代。近代以来,两种国家发展模式在中国展开了残酷竞争,国民党领导了以西方右翼为榜样的资本主义转型,共产党领导了以西方左翼为榜样的社会主义转型。二十世纪末期,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又启动了新一轮国家转轨。 与此同时,同步进行的是世界转轨。世界由前资本主义时代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又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法西斯主义运动。法西斯主义稍纵即逝,社会主义此刻进入了低谷,资本主义再次席卷全球。实际上,中国近代以来的转轨受制于上述世界转轨历程。 当下中国的核心问题——政治发展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变革,中国的经济领域的基本秩序已经确立;政治、社会、文化领域尚未完全定型;但是,政治、社会、文化领域中不确定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独立演变,必然是协同变化,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政治。可以说,政治是“纲”,“纲举目张”。因此,本文将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锁定为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政治发展问题就被提出来了,而且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每当面临重大转折时刻,这一问题就凸现出来。如今中国再次处于历史转折关头,老问题又再次浮现: 中国“将要”或“应当”向何处去? 政治变革“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每个阶段“应该”怎么走? 目前“正处于”哪个阶段? 从激进自由主义到新权威主义 对于上述问题,经典马克思主义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激进自由主义当道。它主张中国应建立自由主义宪政,而且应立即实行政治民主化。激进自由主义在现实中受到重创,需要在理论上做出调整。于是,八十年代末期,新权威主义兴起。新权威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全盘西化”,它与激进自由主义的区别是更加讲究策略性,提出了分阶段西化策略,即先市场化,再民主化;相应地,政治变革阶段表现为由极权主义而权威主义再自由民主主义。该理论主张,在权威主义政府的领导下实行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再实现民主化,最终建立一个自由主义宪政中国。可以说,新权威主义属于理论上更加成熟、策略上更加老道的自由主义。 新权威主义的困境 当下中国,市场已经建立,而且不可逆转;但是,民主仍然没有到来,而且趋势并不乐观,民主的正当性受到越来越深刻地质疑,民主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严峻地挑战,民主化的风险或代价受到越来越理性地审视。与此同时,权威主义政府明确拒绝西方模式,宣称要开创自己的理论、制度和道路。新权威主义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它所预言的紧接着市场化而来的民主化并未出现,而且它为中国规划的政治蓝图希望渺茫,也无力为中国指出下一步的行动战略。 新权威主义的现实困境源于其理论上的致命缺陷、对中国文化生命力的严重误判,以及缺乏构建终极目标的足够的想象力。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一种超越新权威主义的全新的国家转轨理论。 三、国家转轨理论概要 “经济—政治”二元论 黑格尔开创了“市民社会—国家”分析模式。 黑格尔 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 黑格尔 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 马克思进而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83页。简而言之,经济基础的变化直接带来政治制度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83页。 实际上,可以将黑格尔—马克思创立的“经济—政治”二元论视为新权威主义的理论基础。新权威主义据此提出了“先市场化,后民主化”的“两步走”战略。 “经济—文化—政治”三元论 葛兰西发展了黑格尔—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国家转型理论,其最大贡献在于确立了“文化”的重要性。 葛兰西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