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高校大学精神构建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地高校大学精神构建的研究

吴地高校大学精神构建的研究   摘 要:吴文化底蕴深邃、内涵丰富,是吴地人文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水乡的特色、融合的结晶、进取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尚德的传统、崇文的风尚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吴地高校在大学精神文化构建过程中,要以水乡特质、睿智灵秀为基础,培育儒雅精致的文化气质;以兼容并蓄、融合包孕为依托,构建和谐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开拓创新、后来居上为激励,打造锐意进取的文化品质;以尚德务实、经世致用为纲领,凝练至德济世的文化内涵;以崇文重教、刚柔并济为核心,塑造尚礼崇文的文化精神,最终培育具有吴文化精神特质的“大学人”。   关键词:吴地高校;大学精神;吴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206-03   目前,不少高校存在大学精神缺失以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形式化、表面化、雷同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地高校如何在传承吴文化的过程中凝练大学精神、如何开辟吴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互动新模式、如何进一步发挥大学精神文化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实现以吴文化感染人、熏陶人、促进人、提升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精神与吴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在一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在知名学者推崇下并经过历代“大学人”共同孕育而形成的大学特有的精神财富,它作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环节,是大学文化建设也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同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都有密切关联,必然深深植根于一定的地域历史文化精神之中,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也就是说,地域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106。   吴文化和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一样,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吴地人文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狭义的吴文化指的是西周末年泰伯、仲雍奔吴,到春秋晚期吴国灭亡年间以及更早的历史文化,时间延续约650年。广义的吴文化则泛指在吴地产生和发展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一般认为是以太湖为中心的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内的区域文化,也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吴文化大致可划分为泰伯奔吴建“句吴”以前的先吴文化、泰伯立国至夫差失国为止的春秋吴国文化、春秋吴国灭亡后至今的后吴文化三个历史阶段,时长约2 200年。吴文化经过三千多年的演进和嬗变,已经发展成为以苏锡常为核心、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主流文化。   二、吴文化的特质   吴文化底蕴深邃、内涵丰富,具有诸多优秀的品质和鲜明的文化特质,如精细雅致、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尚德务实、和谐奋进、刚柔相济、包容开放、崇文重教等,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1.水乡的特色。吴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吴文化也称“太湖文化”。吴地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濒海环湖,山水形胜,具有典型的水乡泽国的地域特色,因此,吴文化与生俱来就有“水”的气息、“水”的性格和“水”的灵性。吴地人民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无不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饭稻羹鱼、佐食鱼虾,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断发文身、“青莲衫子藕荷裳”,枕河人家、舟楫桥梁等等,无一不是水的哺育和涵养。   2.融合的结晶。吴文化是吴地先民创造的原生态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结晶。自诞生之日起,吴文化便以开放的胸襟,对各区域文化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博取众长。泰伯奔吴,实现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吴地土著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吴文化则吸收了以孙武为代表的齐文化、以伍子胥为代表的楚文化;历史上数次北方移民的大规模南徙,又使得吴地与中原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吴文化在其生成以及流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吸收外地、外质文化过程中,一方面包孕吴越、汇通大海,另一方面又“化而长之”“师夷长技”,不断吐故纳新、超越自我,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内涵,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   3.进取的精神。泰伯、仲雍自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辗转奔吴之日起,便决心开拓荆蛮之地:兴修水利,改“以疏为堵”,开挖“人工运河”;稻麦轮作,改“一熟为二熟”;改“半生为食”为熟食,改“搭棚为窝”为建村立巷。吴地人民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农耕用的青铜耨、割刈用的铜锯镰和锯钮,铸造出了几何纹饰兵器和嵌铸剑。善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文化品性也使得吴地后来居上,从刀耕火种的蛮夷之国跃居为富庶发达的江南胜地。   4.实干的作风。吴越之地商品经济最早起步,有开创实业的传统,自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后就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离不开实学的思想传播、实干精神的发扬。吴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明清时候就已形成和提炼,这也使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