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概论06、春秋-(精品课件).ppt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06、春秋-(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辉煌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电子教案 第一节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一、历史概况 (一)历史年代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二)历史分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名始于西汉刘向编《战国策》)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三)发展阶段 奴隶制衰亡,封建制逐步确立。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综述 (一)文化特征 1、元典性(轴心性) ——影响后世中国文化走向的儒、墨、 法、道等学派形成。 ——产生第一批思想家和文化典籍。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描述 2、趋一性 (1)华夏民族趋向统一 ——秦国、楚国实现华夏化。 ——四夷融于华夏(晋国并北狄,秦国并西戎,齐国并东夷,楚国并南蛮)。 (2)国家统一正在生成 ——统一的市场业已形成。 ——局部统一业已实现。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描述 (二)文化性格——争斗 政治争霸 军事争胜 经济争利 思想争鸣 第二节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一、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一)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铁农具广泛使用 ——牛耕普遍出现(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战国镰范、凿范、锄范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二)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1、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标志着井田制的消亡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2、粮食产量提高 李悝:魏国一夫一妻耕百亩之田(合今31亩多)一年可产粮近4000斤,可养约10人。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三) “工商食官”格局突破 临淄——“车毂击,人肩磨,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战国策》——毂击肩磨,肩磨毂击)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二、政治形势复杂多样 (一)新旧制度交替,政局动荡 奴隶制消亡,封建制确立,促使文化进行新旧交替,并走向新的繁荣。 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各诸侯国间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政治动荡促使多种因素冲突、交织与渗透,从而既为文化重组提供机会,也使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二)众多的阶级、集团并存 阶级:奴隶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奴隶阶级。 集团:手工业者集团、商人集团等。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三、学术争鸣活跃活泼 (一)形成基础 物质基础——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基础——西周文化“人本”性的确定。 (二)现实环境 政治环境——政局动荡使学术环境宽松活泼;各阶级、集团都需要自己的代言人。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文化环境: ——“礼崩乐坏”使专门从事文化思想创造的“士”人崛起。 ——“学在官府”遭到破坏,私学兴盛,培养出一大批文化人才。 ——养士风气的盛行促成私家学者集团的形成。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形成背景 四大公子:(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 稷下学宫:中国第一所“大学”,设于齐国首都临淄稷门外。始于齐桓公,中经威王,兴盛于宣王时,至秦灭齐而止。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一、第一批“百科全书式”渊博学者 涌现 (一)道家创始人老子及其贡献 1、生平 春秋末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亦称老聃、太史儋、老莱子。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著有《老子》(《道德经》)。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2、主要思想成就 (1)政治思想 回归原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摒斥贤能——“绝圣弃智”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2)哲学思想 “道”为世界万物之根本——“道”乃绝对精神,无形无声无物、静止不动,听不见,看不到,摸不着,同时自然无为,其无目的、无意志,产生世界万物但并不主宰。 朴素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3)自然法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二)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贡献 1、家世 祖上——商汤……微子启…… 父亲——叔梁纥 母亲——颜徵在 注:“野合”——夫妻年龄差距过大的非礼之结合。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2、生平 春秋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年青时曾做委吏、乘田,中年历任中都宰、司空、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回国整理和传授《诗》、《书》、《春秋》等古籍。 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孔子:“吾少也贱,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吾不试,故艺” 。 孟子:“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