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传说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路过堂邑,将葫芦种子送给当地老百姓种植,后来有心人将戏文人物、民间传说雕刻其上,形成葫芦雕刻技艺。之后,有人以雕刻春宫图的形式将生殖文化、性文化表现在春宫雕刻葫芦上,作为陪嫁压箱底的物件。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郝春林老人道出了葫芦雕刻技艺渊源的这一种说法。 1 聊城葫芦雕刻——简介 聊城蝈蝈葫芦(蚰子葫芦)雕刻艺术,历史悠久,选材独特,内容广泛,设计科学、精美。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作为高雅的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它那粗犷豪放的雕刻技法,释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记载了众多的民间故事,反映了鲁西浓郁的乡土风情,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享誉海内外。 葫芦雕刻的缘由! 葫芦源于印度,在中国种植很广。葫芦雕刻艺术南北均有,唯独聊城的葫芦雕刻艺术更负盛名,独树一帜。聊城是京杭大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昔日这里商贾云集,繁盛一时,蝈蝈葫芦曾一度成为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用途 聊城人用雕刻葫芦蓄养蝈蝈,先是于夏秋之季,将蝈蝈从田间捉回,放到高粱皮或细竹片编制的笼子里,悬挂在院内瓜架凉棚下,让其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秋去冬来,将蝈蝈放进葫芦里,揣入怀中御寒,闲暇无事时,在房前街头晒暖,取出葫芦,蝈蝈爬出,在阳光下抖翅嘶鸣,却是别有一番情趣。 起源传说 东昌葫芦雕刻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城雕刻葫芦的雕刻技艺起源有很多传说,民间比较认同的是宋代王和尚所创。王庆友说,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因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其葫芦雕刻内容多以老百姓熟悉的戏文为主,多帝王将相、八仙人物、才子佳人等。 内容技法 东昌葫芦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 东昌葫芦雕刻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大体分三种:一是“上等葫芦”。选料精良,精工细刻,图案主要是人物、山水;二是“中等葫芦”。用料稍次,多刻花鸟、鱼虫、走兽;三是“花葫芦”。将葫芦染成红色后,以粗犷遒劲的刀法,刻各类花纹。 东昌雕刻葫芦的制作基本上分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将成熟的葫芦摘下来,放在锅中煮,然后堆放在一起使其发酵,以去掉表层青皮,使葫芦颜色变黄。 题材 东昌葫芦雕刻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人物雕刻的取材多以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构思入画的,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 其中最多的是戏葫芦,表现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与戏剧人物如穆桂英挂帅、三娘教子、墙头记、樊梨花征西、四郎探母等;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革命英雄人物、地方名人;有“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聊城葫芦雕刻价值 “ 独具特色的东昌葫芦雕刻作为我国民间技艺的瑰宝,在文化、学术、历史和社会四个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东昌府区文体局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一位专家介绍说。 在文化价值方面,东昌葫芦是中国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广泛,可作食用、祭祀、入药、日常器具、雕刻等;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寓意与仙道、宝贵、长寿、子孙繁盛等有密切相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在学术价值方面,东昌葫芦雕刻无论选材、加工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其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风格的多样性,在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实不多见,发掘、抢救、保护东昌葫芦雕刻对丰富和完善、发展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葫芦雕刻的辉煌时刻 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葫芦雕刻艺术步入鼎盛时期,代表作有“三打祝家庄”、“八仙过海”、“断桥”、“戏剧人物”、“绣球葫芦”等。特别是“仿古宫灯”葫芦,雕刻得更为精美。 先将圆形的葫芦加工着色,上面画一株傲雪的腊梅和几片飘洒的雪花制作成灯,然后选用优质黄杨木料雕刻出一只衔宫灯展翅欲飞的凤凰,人工的造型美与葫芦的天然形态浑然一体,给人以古色古香的艺术享受。“葫芦蝈蝈”则另有一种风格,它是由一只黄绿色葫芦和上面扒着的两只绿色蝈蝈组成,其中一只蝈蝈后腿紧蹬,随时准备一跃而起,颇有一触即发之势;另一只仿佛刚从葫芦中爬出,正在左顾右盼地发出“蝈蝈”的叫声,葫芦与蝈蝈相映成趣,富有田园风味和乡间生活气息,配制以镂空花盖和描金装饰性龙边,整个作品雍容大方,光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