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沫若研究
隔岸的观看
— — 台湾郭沫若研 究一瞥
李 怡
内容提要:台湾的郭沫若研究,经历了冷战结束之前一段时期的冷漠和
隔膜,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解禁后开始逐渐恢复,关于郭沫若的评
价也趋向冷静 ,在郭沫若戏剧研究、创造社研究、相关史实与专题研究
当中都有较为成熟的学术成果,同时在史学领域、文字学领域中取得的
成就尤为突出。从 “隔”到 “不隔”,台湾学者 日渐成长的学术独立、
自我批判精神对我们不无启示。
关键词: 台湾 郭沫若研究 “隔”与 “不隔”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重要人物的郭沫若,很早就将 自己置于政治斗争、党派选
择的历史洪流之中,并且就是这样的重大政治抉择赋予了他鲜明的历史形象,可以
说,没有政党政治的分歧就无法理解郭沫若一生的波澜起伏的演变发展。然而,长
久以来,我们对郭沫若的理解和定位却基本上立足于中共及中国大陆的政治逻辑,
对于风 口浪尖的另外一面一 国民党及台湾地区的逻辑,却一直缺乏仔细的观察和
解剖,也就是说,其他 “语言系统”观照下的才能敞露的部分可能一直处于有所遮
蔽, 有“距离观看”才得以呈现的风景并没有充分展开。
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隔岸看台湾——另外一个中文学术圈的特殊意义,尤其
对郭沫若这样与现代政党意识形态相互纠缠的历史现象。郭沫若在20世纪意识形态
对抗中的鲜明选择已经使得对他的认识、评价必然会触及不同思想文化领域的极其
下 l ^ 于 IU ‘u lo 上 卜 昂 棚
敏感的神经——这往往会留下一些意味深长甚至出人意料的信息,对于另外一种思
想文化背景中讨论问题的我们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参考或者反思的借镜。
冷战结束之前 :冷漠与隔膜
台湾的 “郭沫若形象”也曾经历了日据时代一1940年的战后时代一1950年
以后两岸对峙时代三个大的时期。在前面两个时期,基本上还是以褒扬、推重为
主。关于这方面的史料,台湾联合大学的黄惠祯女士作过详尽的考查和梳理。她
的研究告诉我们, “郭沫若在台湾”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20年代台湾新文学
兴起之际,郭沫若的创作被当做文学创作的范本, 《台湾文艺》还发表过郭沫若
的文章,甚至他本人也与台湾作家有过直接的接触。在 日据时代 ,郭沫若的文学
作品曾经在台湾广泛传播,提倡效仿五四新文学的台湾作家也充分承认和认可郭
沫若在新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中国文坛的
重镇”等评价均可见诸报刊,即便代表 日本官方的媒体如 《台湾31日新报》曾对
郭沫若等人的新诗不无挖苦讽刺,但也不大可能成为刻毒攻击的对象;抗战胜利
之后,光复的台湾继续介绍和推重郭沫若的创作,甚至有杨逵这样的左翼知识分
子借助郭沫若的作品抒发社会主义思想,抨击国民党政治,不过,随着国共内战
的加剧,特别是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一批反对共产党的文人陆续迁
台,对郭沫若的负面评价也开始出现了。如黄公伟编 《中国近代人物逸话》 (台
北 《全民日报》社,1949)、晋 《郭沫若与沈从文》 (载 《公论报 ·日月潭》
1949年3月4日)、何家 《“北投”文人剪影》 (《新希望》周刊1949年12月3日
第41期 )等。 对此黄惠祯女士已经有过全面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下面仅仅
从 “隔岸对望”的视角出发,梳理两岸对峙以后的基本情况。
1950年代以后,与中国大陆持续发展的郭沫若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
一 个汉语文化区——台湾却一直表现冷漠,不仅过去 “戒严时期”的论述框架中
极度欠缺,就是 “解严”之后新的学术讨论中也涉及不多。但是数量的欠缺不是
我们学术史忽略的理由,在这里,因为意识形态及学术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信息
的独特性并不输于那些数量丰沛的研究成果。
台湾的郭沫若研究,虽然总体数量甚少, 但却有着 自己的时代特点与独
立方式。大致说来,在 冷“战”结束之前将近40年的时间中,呈现出了这样几
个特点。
首先,学术批评和学术研究都长期受制于这一地域对 “大陆政治”观察框
架,文学研究迟迟未能真正地展开。
追溯海外华文圈的郭沫若研究,第一个应当注意的是香港历史小说家南
· 172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