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人类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过程性指的是传播具有动态性、序列性和结性;系统性是把传播看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或过程)构成并执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的运行不仅受到它的内部结构的制约,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持着互动的关系。   过程性与系统性是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运动性质与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性质的两个核心概念。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解码者(decoder):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 接受者(receiver):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 反馈(feedback):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信源可以利用反馈来对后续传播做出相应的调整。 噪音(noise):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附加、减损、失真或错误。 六个要素、五要素说。 五要素说: 1、传播者:即信源,信息发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2、受众:即信宿,信息接收与反应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传、受双方社会互动的介质;4、媒介:即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连接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纽带;5、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八要素说 vs五要素说 信源 讯息 编码者 渠道 解码者 接受者 反馈 噪音 传播者 受众 讯息 媒介 反馈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 第一,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 第二,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的功能:组织 organizin、预测predictions、启发heuristic、 测量measuring 模式的评价标准:普遍性、启发性、准确性、原创性、简约度性、真实性、重要性。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1、1948年,(美)H.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又称“拉斯韦尔程式”或“五W模式”。2、五W: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3、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5、评价: 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美)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年发表)一文中提出。2、内容:P60 3、评价: 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 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C、两级传播模式       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提出。 此模式强调“舆论领袖”的作用。 西方认为,两级传播模式综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但夸大了“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性,把传播过程简单化了。将受众截然分为主动和被动、活跃和不活跃两部分,不符合传播的现实情况。此模式以后演变为多层次的 N级传播模式。   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将传播过程看作起于一点、止于一点的直线、单向的过程。没有信息的回路与反馈。 2、将传播看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只是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性,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3、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社会《危险游戏我不玩》.pptx VIP
- 2025年山西运城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5部分:通信.pdf VIP
-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pptx VIP
- 《食品营养学》 课件 第四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pdf
-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系统.pdf VIP
- 护理学(专升本)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员工离职申请表(模版)(标准版).doc VIP
- 实验五___DPS统计分析操作.pptx VIP
- 《Unit 3 Lesson 3 Letters all aroun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