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纳税申报表B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
税款所属期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项 目
行次
累计金额
一、以下由按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填报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1
减:不征税收入
2
免税收入
3
其中:国债利息收入
4
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5
符合条件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6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
7
其他免税收入:
8
应税收入额(1行-2行-3行)
9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0
应纳税所得额(9行×10行)
11
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成本费用总额
12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3
应纳税所得额[12行÷(100%-13行)×13行]
14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税率(25%)
15
应纳所得税额(11行×15行或14行×15行)
16
应补(退)所得税额的计算
减: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
17
其中:减半征税
18
已预缴所得税额
19
应补(退)所得税额(16行-17行-19行)
20
二、以下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填报
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21
预缴申报时填报
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是□ 否□
年度申报时填报
所属行业:
从业人数:
资产总额:
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
是□ 否□
谨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纳税人公章:
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
会计主管:
经办人:
受理人:
经办人执业证件号码: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代理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国家税务总局监制
【表单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由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季)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纳税人,年度汇算清缴使用本表。
二、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本表第1行至第11行由“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写。第1行“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第2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第3行“免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第3行填报4行+5行+6行+7行+8行的合计数。
4.第4行“国债利息收入”:填报纳税人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5.第5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填报纳税人持有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6.第6行“符合条件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填报本期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情况。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7.第7行“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等规定,符合条件并依法履行登记手续的非营利组织,填报取得的捐赠收入等免税收入,不包括营利性收入。
8.第8行“其他免税收入”:填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减免项目名称及减免性质代码。
9.第9行“应税收入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9行=第1行-2
行-3行。
10.第10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1.第11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1行=第9行×10行。
12.本表第12行至第14行由“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报。第12行“成本费用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