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中华沟通障碍教育.doc

构建学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中华沟通障碍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学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中华沟通障碍教育

PAGE \* MERGEFORMAT 86 構建學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校本課程的實踐與研究 余惠珍 浙江省衢州市聾啞學校 摘 要 讓所有聾兒能夠接受早期語言康復教育是聾教育必然的發展趨勢,構建學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校本課程是刻不容緩的大事。本課題主要以“如何發展學前聾兒語言”為根本問題,編寫了一套《聾兒學語》的校本教材。本文主要介紹該課程的建構過程、校本課程的綱要、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後的實踐運用,以及校本課程在實踐、推廣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影響以及形成的有特色的家園互動模式。 關鍵字: 語言 康復訓練 學前聾兒 校本課程 “學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校本課程”是以學前聾兒為教育物件,以語言康復為主線,以發展學前聾兒語言為目標,促使學前聾兒能夠像健聽兒童一樣全面發展,與健聽人群開展流暢語言交流的課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中國2006年12月1日發佈的“第二次全國殘疾人調查報告”統計,全國聽力殘疾人有2004萬人,其中87萬為7歲以下的聾兒。因藥物、遺傳、疾病、環境雜訊污染等原因,每年新增聾兒3萬多人。[1]對他們進行學前教育,讓他們獲得與正常孩子交流的語言能力非常重要。在發達國家,這類孩子的教育都安排在正常的幼稚教育學校接受教育,配以專門的聽力師和語言康復訓練師等。由於社會環境、教育理念等因素,中國的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教育形式,以進入專門的康復機構接受教育為主。 由於大部分學前聾兒來自農村,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而且家庭條件都比較困難;學生在進校以前基本沒受過語言康復訓練方面的教育,沒有任何語言基礎,聾兒的家庭康復教育呈現空白。聾兒聽損程度一般處於重度以上,借助助聽設備的聽力補償效果普遍較差,這也給聾兒的學前語言康復訓練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 至今為止,教育部並未頒佈專門的學前語言康復訓練教材,各康復機構都採用自己編制的教材進行教育。很多已隨班就讀的聾兒仍存在著語言表達不完整,語義表述不清,語句顛倒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給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溝通困難。 通過本課題的有效研究,改變我校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教材缺乏、內容不系統的現狀,使我校的語言康復訓練教材更符合實際,更有針對性、系統性,更有成效;提高家長對學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教育的認識,促使一個良好的康復氛圍的形成,並通過對新編語言康復訓練校本教材的有效實踐,使得家長在家庭康復教育中有據可依,與語言康復訓練教師良好地配合,在很大程度上縮短康復時間;落實新課改精神,激發語言康復訓練教師參與教改的積極性,在語言康復訓練教材上,不再等、靠、要,而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改革活動中成長。 二.相關課題研究綜述 學前聾兒康復教育是中國第一項由政府部門統領的特殊兒童早期教育工作,它標誌著中國特殊教育界開始注重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開始跟上世界特殊教育發展的潮流。自1988年聾兒康復工作作為一項搶救性工程被納入國家計畫以來,全國的聾兒早期康復教育工作從整體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 全國現有的聾兒語言康復訓練通用教材有:泰億格公司研發的《新概念學說話》多媒體系統、梁巍主編的《咿呀學語》、朴永馨主編的《學說話》三套。《新概念學說話》主要形式是電腦軟體,需配備相應設備才能予以運用,成本高、教學環境侷限性大,不便捷;《咿呀學語》採用的大多是兒歌故事教學,對於聽力補償效果差、無語言基礎的聾兒來講操作上不夠實際,更適合正常幼兒的語言習得;《學說話》最符合實際,但由於出版至今已有10年,教材內容與當今生活現狀有了很大差異;國內很多康復機構也有採用普通幼兒教材進行教學,但由於普幼教材的實施物件都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教材內容多以兒歌、故事為主,且語言跨幅大,對於毫無語言基礎的聾兒來說實在難度大。 因此,探索符合現階段聾兒康復實際,並對家庭康復教育有指導意義的校本語言康復訓練教材,已刻不容緩。 三. 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研究物件 研究的物件為聽覺言語康復研究中心的20名學前聾兒,其中7人已在本校幼教部參與融合教育,13人仍在康復班參加以“1+X+Y”模式開展的康復教育。 (二)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實踐、總結,編寫一套集聽覺能力訓練、言語訓練、語言發展訓練於一體的語言康復訓練教學教材,同時適用于家庭康復,使家長能一看就會,成為家庭康復中操作性強的參考書。 通過對校本語言康復訓練教材的創編和實踐,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套系統、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即1(主題課)+X(個訓課)+Y(家庭康復)。 通過研究不僅提高聾兒融入社會後的語言交流能力,而且注重培養聾兒健康、科學、社會、藝術等各方面全面發展,使得聾兒在康復後能夠快速融入主流社會。 (三)學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校本課程的建構 1.課程目標建構 本課程依據學前聾兒個體可接受的、適宜的康復方式、手段或途徑而制定的,以語言教育為突破口,以培建和發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