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的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展的以“挑战杯”为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河南省要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大省和真正的人才强省,必须要在本科生科研计划(UROP)的国际潮流下思考河南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要在教育部和财政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深刻背景下研究河南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加快河南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设计和建设。      一、设计思路      以河南省为例,要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其主要设计思路应该是通过政府工作机制、人大、政协、学术讨论等不同渠道的努力,在短期内(最迟不晚于2012年)建立河南省大学生以本科生科研计划(UROP)为主体的宏观、中观、微观大学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可以从经济学理论和模型上,用保罗。罗默(R.M.Romer)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内生理论来解释大学生科研作为一项特殊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国家的智力资本、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要性。      二、设计内容      设计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科技素养,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必须提供经费支持、制度保障和建立高校内部的支持体系。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应该明确宏观、中观、微观上的分工,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比如,在宏观上,河南省应当更加重视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其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来说,河南省教育厅应该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会同省财政厅、科技厅等主管部门,获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制定“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工程”。在中观上,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应该列入省财政专项,设立“河南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择优对大学生科研进行资助;省科技厅等部门也应推出一些适合大学生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并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结项、鉴定和知识产权上,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指导;在河南省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参与的学校、项目数的确定、经费的支持上,也应尽量避免过去分布不合理的“苦乐不均”情况。在微观上,则重点是要设计科研训练与各种竞赛活动协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改革同步的高校内部机制。微观上4个关联方面的内部机制建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高校应建立动态的国内外专业监测系统,预测社会潜在需求,捕捉社会真实需要,灵活调整专业计划。   为了应对就业挑战,有的高校一味强调围着市场转,但是市场的显性需求的即期性与人才培养的长周期存在一定的矛盾;科研素质的培养是所有用人单位的渴求,而从本科就通过一套机制把拔尖创新人才识别出来并加以有效培养,更是研究生培养阶段和未来科学研究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从战略上重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2.不同年级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为了增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氛围,在各年级课程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专业为依托、对不同年级课程进行个性化设计,具体来说,不同年级课程设计原则如下:一、二年级的课程侧重于人格培养与初步的研究方法的学习,根据目前的学分制实施方案,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识教育;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强调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特别强调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可以根据课程类型,积极实行讨论式教学、社会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分散思维等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   3.二、三、四(建议四年级临近毕业,不能作为主持人)年级的UROP。新生入校后需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生活,经过一个学年的适应和学习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从大二年级开始,通过一批课程探索采用研讨班(seminar)教学方式、建立各个专业的学生研究所和1个跨专业的综合学生研究所(每个所10―12人,配备1―2个专业科研导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担任各个团队指导教师应由经验丰富、热情高、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科研项目多的老师担任,对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进行指导和督促;要加强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选拔和培养,重在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引导学生以团队形式申报研究项目,帮助学生组成跨专业、跨院系、优势互补的团队。   4.有硕士点高校的高年级与研究生的“贯通’’培养方案。有硕士点的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探索建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贯通”培养方案,比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让有硕士点高校的高年级本科生主持或深入参与一些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