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 -.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 -

【标题】浅谈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 【作者】刘智材 【关键词】鲁迅??野草??象征主义 【指导老师】肖进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野草》是“五四”以后,鲁迅继《呐喊》和《彷徨》之后写成的,以精粹的象征主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可以说是现代散文诗的一座巨峰。“这一种现代文体的独特性,显然超过了‘五四’时期的一般散文或诗作。”○1《野草》作为中国新文学划时代的最初篇章,已镌刻进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年轮之中。现代性是其根本特征,那么鲁迅这部散文诗集创作又是如何挣脱传统的巨大羁绊,从而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新文学的源头的呢?目前,《野草》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人道主义)是大多数人研究的对象,鲁迅的《野草》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部深奥难懂的书,本课题认为《野草》之所以这样被认为,是因为鲁迅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大胆的借鉴了西方的象征主义。本课题将对《野草》的象征主义做初步探讨。 一、象征主义的缘起及《野草》象征主义的缘起 象征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出现有一个历史过程。鲁迅的象征主义的运用受到了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 ㈠象征主义的缘起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一重要文艺流派。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领域,在法国文学史上,《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其中的著名诗篇《感应》被作为象征主义的美学纲领。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次提出象征主义这个名称,马拉美撰写了《前言》,勒内?吉尔发表了《声调论》,这三篇论文奠定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础。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象征主义向英、美、德,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传播,到20世纪20年代,它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 从时间上说,象征主义可分为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前期的象征主义,主要指巴黎公社失败后,也就是19世纪80到90年代在欧洲流行的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是指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再度崛起,席卷欧美,达到它的高峰。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它以充满诗意的笔调去描摹不可名状的内心世界,努力暗示那些难以直言或无法言传的东西,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它的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 周作人说:“这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的旧手法;新诗如往这一路去,融合便可成功,真正的中国新诗也就可以产生出来了。”②在这里周作人将修辞上的象征和象征主义流派用来创造象征的表现手法相混了。象征就是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如用乌鸦代表命运,象征灵魂的黑暗,以虹象征光明等。这些象征意义,是事物、词语所固有的特性,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人为的主观赋予的特性,如以大雨象征天主,圣杯象征神力等,其意义也就令人费解。象征与我们常见的对比、烘托、悬念、衬托等是同一类的,能够表达出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主义作品是整部作品充满象征,形象体系具有象征性,隐喻一个完整的世界。这就是我们说的象征主义手法。象征主义早在人类童年所创造的神话故事中,就被大量地使用过(虽然这种使用是不自觉的),从神话故事中,我们总是既能看到一个神的世界,也能看到一个人的世界。虽然周作人将修辞上的象征与象征主义流派用来创造象征的表现手法相混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并非从西方现代派文艺才开始。 象征主义的影响既不局限于法国,也不局限于西方,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坛上,也曾有戴望舒、李金发等人,受过比较浓厚的象征主义诗歌气息的熏陶。作为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象征主义,首先把它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理解,其次就是文艺中一个曾大量地使用过这一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当时(20世纪20年代),中国面对西方象征主义大潮,所持的态度是认同与译介相结合,在传播方式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自觉不自觉地主要择取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内容,但很少有全然宣扬象征主义的艺术哲学观的著述。其二、象征主义的译介提倡同思想启蒙联系起来,如茅盾提倡象征主义,是因为他认定它是拯治社会人心的一个途径。其三、五四作家对象征主义的理论译介与实践形态又达到合辙同步,彼此呼应。从对厨川白村理论的译介中看出,五四作家还把象征主义视为斗争反抗的需要,郭沫若认为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从而把象征主义纳入中国化的轨道。可见,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共时性与历史性的结合。 ㈡《野草》的象征主义的缘起 面对西方象征主义大潮,鲁迅主张?“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野草》是发表在《语丝》周刊上的组诗,是鲁迅著作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