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的研究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的研究   【摘 要】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和起点,民族音乐更是音乐海洋中五彩斑斓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多藏族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同语系地区方言的差异也致使各地区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安多方言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   【关键词】安多;民间音乐;勒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59-02   一、藏族民间音乐分布简介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就藏语言而言,由于地域或历史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藏语方言,在语言学中称之为三大方言区。   (一)卫藏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   (二)康巴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藏北那曲地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三)安多方言:分布在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地区各县的藏族乡,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分布在张掖、武威、陇南的藏族乡,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安多藏区由于受习俗、语言、地理环境、交通条件、部落区分及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可分为许多语言版块区域。大致上分为牧业区方言、农业区方言和半农半牧区方言,“安多”藏语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上的多样化。   二、安多藏族民间音乐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交流方式。民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物,是在多年的生活劳动和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由于受到历史和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安多”藏族民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民歌主要流行于甘青川大部分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藏族民歌”有些地方又叫“勒”,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勒”其实是安多藏族民歌的总称,藏语就叫“???”,在“勒”的下面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卡才日”(??????),藏语中又叫“勒卡才日”这种民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常有赞美家乡、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表达出大自然的情怀;感怀亲恩、祝福吉祥等主要表达伦理思想;赞美和歌颂英雄事迹、弘扬传统美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勒卡才日”在内容方面也有其讲究,歌者要根据场合的特点选唱其符合的内容。在唱腔上受区域文化影响大致分为三种类,以下将予以简要介绍。   1.牧区为主的“勒卡才日”。   2.农业区为主的“勒卡才日”唱腔。   谱例:   3.以半农半牧区为主的“勒卡才日”唱腔。   谱例:   (二)“勒西合”(????????)“勒西合”又叫“斗嘴歌”。这类民歌主要流行在青海大部分藏区和甘南州碌玛夏以及天祝藏区,也是安多方言区独有的民间歌谣之一。演唱形式主要是两名歌手对歌,互相问答、互相讽刺挖苦,语言幽默,歌词丰富,比喻形象;在演唱时必须得到长辈或主持人的允许才可以演唱,到一定的时候有人劝解,方可以停唱。   (三)“年谐”(?????????)在藏语里面“年”是指“婚礼”,“谐”是指歌,所以年谐就是婚礼之歌。它是一种安多藏区的婚礼歌唱形式,主要流行于青海、甘肃藏区农牧地区为主。藏族习俗从姑娘“上头”(少女成人的仪式)到正式出嫁举行婚礼,都是以“年谐”相伴。主要有“迎媒之歌”、“梳妆歌”、“哭婚歌”、“祝酒歌”等。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唱腔因地域而不同。   (四)“利勒”(???????),也就是“劳动之歌”的意思。这种歌主要是在安多藏区的一种劳动时所唱的民歌,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形式的劳动都有一种特定的民歌。此类民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节奏鲜明欢快,有的节奏缓慢温和,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从内容可分为“碾场歌”、“筑墙歌”和“挤奶歌”等。   (五)“则柔”(????????),就是民间的小型歌舞的意思。主要流行于甘青两地农区或半农半牧区,多在婚嫁、迎宾等喜庆节日中进行表演,这演唱时辅有动作简单、节奏缓慢的舞步,小步环绕,动作迷人,曲调悠扬,令人动听。   (六)“东兰”(??????????),在汉语里翻译为“弹唱”,“东兰”有“札木年”弹唱和“布昂”(曼陀林)弹唱等多种曲类或表演形式,藏族的东兰具有悠久的历史,安多东兰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甘肃玛曲的华尔贡开创,《阿克白玛》等曲目非常流行。除西藏和甘肃外,近几年在青海各地非常流行,音乐较清新活泼,略带舞曲特色,羽调式较多。表演时人数不限,多则上百人上千人。   (七)“查木勒”(????????),在藏族传统的民歌分类中,强盗、游侠歌属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