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左翼文学出版的策略考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岛左翼文学出版的策略考述

孤岛左翼文学出版的策略考述   一      “孤岛”是上海现代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四年光景,但其在现代出版史上的意义却不可忽视。除了第一套《鲁迅全集》、第一个全译本《资本论》以及《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出版史上的经典之作外,仅文学方面的刊物,“孤岛”四年的时间里就出版有二百多种,数量惊人。“孤岛”文学出版的繁盛,一是缘于“孤岛”上留存了大量战前的出版资源,有着强大的出版实力;二是以左翼文人为代表的“孤岛”出版人的努力和有效的出版策略。说起“孤岛”时期左翼文人的出版策略,我们经常提及的多是“洋旗报”,和将期刊内容转为书籍出版的“丛刊”,这两种出版史上的经典案例,代表了“孤岛”时期左翼文人的出版实绩。其实,在此二者之外,“孤岛”时期左翼文人还有另一个出版发行策略――“灰色”理念,也取得了不菲成绩,却并不广为人知。   所谓“灰色”理念,是指左翼文人在“孤岛”文学出版实践中实行的中性化与通俗化的出版发行策略。“孤岛”初期创办“洋旗报”时,借着租界当局不自觉的庇护,左翼文人还是有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揭露的出版空间。然而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尤其到了汪伪势力大举侵入上海以后,“孤岛”的出版空间越来越狭窄,仅仅把某些敏感字眼或人名用××代替,“把‘敌方’改‘日方’,藉以避免引起刺激”的措施,已经无济于事了。租界当局慑于日伪压力,对左翼文人的出版活动审查极严,“孤岛”初期风光一时的“洋旗报”到1939年下半年的时候几乎全部凋零。加之当时国共摩擦加剧,中央文委适时对上海的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方针:“强调不动声色的斗争方式,力避在创作中拖光明尾巴的倾向,文艺宣传要‘大众化’,经营管理要‘事业化’。”由此,左翼文人开始大规模在出版工作中实践具有中性色彩的“灰色”理念。      二      左翼文人对“灰色”出版理念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出版内容的“中性化”。“中性化”主要有两种路向,第一是转向纯文艺。1940年9月,《大陆》在“孤岛”创刊。《大陆》的编者如此定位:“本刊以介绍一般知识,提高时尚娱乐为宗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力求精美,每期均请名家撰述,最合社会各级人士求知、消遣之需。与一般同类刊物惟以低级趣味为务者,不可同日而语。”若从刊物定位、编辑名单以及内容上看,似乎这是一份自由文人创办的立足于传输新知的文艺刊物。然而《大陆》主编裘柱常回忆说,这份“表面几乎不显露政治色彩的文化综合刊物”,“实际负责编辑的是楼适夷,由我以裘重的笔名向公共租界工部局登记为对外的编辑人。”楼适夷以及《大陆》的负责人王任叔都是“孤岛”时期左翼大将,他们来办一个附庸风雅的刊物,可谓渊源有自。楼适夷在“孤岛”接替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一直是抗战时期左翼文学期刊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孤岛”形势的发展,这面旗帜刊物不得不在1940年8月出到五卷二期的时候关门大吉。无奈之下,楼适夷们也只好暂时放下过于明晰的抗战救亡取向,而以一种灰色的“几乎不显露政治色彩的文化综合刊物”作为新的阵地。   把刊物内容从锋芒毕露的抗日救亡转到中性面目的文学艺术,《大陆》并不是左翼文人的特例。早在1938年10月创刊的《文艺新潮》,便已显露了这种特征:   《文艺新潮》发刊的动机,远在两个月前,那时几个朋友都从各地聚集到孤岛上来。杀贼有心,报国无力,真成了“百无一用”的书生了。自己将就的过下日子去是勉强可以的,而看到孤岛上的青年不仅有知识荒,且被带有麻醉性的刊物所蒙蔽的引诱,走向颓废和堕落的路上去时,心上有一种不忍之感,于是,我们就有了创办《文艺新潮》的决定,使孤岛上的青年,得到精神上至上的食粮,让他们在这个大时代里能够振奋精神,努力前进!   这份包含着诸多无奈的创刊后记,出自于时为全国文学艺术界抗敌后援会成员的钱君?。虽然在钱君?的眼里,创办这份以“纯文艺”为招牌的刊物,其目的依然是“用文艺这个武器来揭露、挞伐这些不共戴天的敌寇,同时唤醒人民一致起来抵抗”,但《文艺新潮》中占绝大比例的《章回小说研究》、《黄昏星》之类的文艺研究与抒情文学篇什,让刊物散发的悠闲风味与“洋旗报”剑拔弩张的战斗色彩大为不同,从而呈现出一种左翼色彩淡薄的“中性化”特征。   出版内容“中性化”的第二条路子,是与通俗文学联姻。通俗文学,也即所谓的旧文学,在提倡战斗精神的左翼文人眼里,是一种无聊庸俗的毒药,是“正在蔓延的脓疮”。但随着“孤岛”形势的恶化,左翼文人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其代表就是1941年11月16日《万人小说》的出版。《万人小说》的开篇,是署名漳的《程砚秋的艳事?苏少卿的艳文》,通俗特征明显。而接下来的篇什,诸如《择偶记》、《女人跌价的征兆》、《前楼嫂嫂》等,也是当时通俗文学期刊的常见内容,尤其是作者队伍中的范烟桥与包天笑,更是通俗文学大匠。从表面上看,《万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