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的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
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的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
摘要:再生稻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种植历史达1 700年,湖北省曾是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孝感市曾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开展了再生稻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孝感市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通过分析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已报道的研究材料结合从事再生稻推广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适度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再生稻;生产现状;建议;孝感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3-001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3.002
Abstract: The cultivated history of ratooning rice in China has been recorded in 1 700. Hubei province was one of the largest ratooning rice area in the country. Xiaogan city was one of the largest grown areas in the Hube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application of ratooning rice was carried out. The planting area of the ratooning rice was gradually expanded in Xiaogan c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es,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ratooning rice was report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tooning rice by analyzing in Xiaogan city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moderate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tooning rice;production status;suggestions;Xiaogan city
孝感市有充足的再生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光、水资源,大部分地区是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域[1]。农业部出台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2015年湖北省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再生稻发展工程”。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016-2020年)也把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作为工作重点。发展再生稻是湖北省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一批高产再生稻种的选育和推广,给再生稻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发展再生稻是促进水稻生产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有效途径。
1 孝感再生稻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
1.1 孝感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孝感有文献记载种植再生稻约有1 000年的历史,《宋史?五行志》记载:“景?v元年(1034)十月,孝感、应城二县稻再熟。”这种再生稻是逢丰收年气候条件合适才大面积发生,故予以记载[2,3]。民国时期,湖北省的湖沼地区及江汉下游两岸,再生稻随处皆是,其中汉川、武汉三镇等处为盛[2]。
孝感再生稻(又称蓄翻荪),解放初在汉川湖区或中北部低洼稻田多采用再生稻技术[4]。1956年全省再生稻收获面积达到13.87万hm2,平均约600 kg/hm2,栽培较多的孝感县,该年蓄有再生稻2.67万hm2,约占中稻面积70%以上,其中“银坊主”为0.37万hm2,平均约1 500 kg/hm2,高产田块产量达3 750 kg/hm2以上[5]。其后,再生稻生产处于自发和零星状态,再生稻面积逐年下滑。20世?o80年代进行示范推广,但发展面积不大[4]。
1.2 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现状
从2013年开展试验研究,构建了“杂交香稻全程机械化一种两收过吨粮集成技术体系和模式”,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各县市区均有再生稻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的汉川、应城、孝南、云梦和孝昌等5个县市区,这5个县市区再生稻面积2.31万hm2,占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的61.7%,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汉川市。示范区平均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