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社会的责任感教育解析
大学生社会的责任感教育解析
摘 要: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等等。其原因有社会环境误导、学校教育轻视和家庭培养缺位等。为此,应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等策略。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113-0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责任感无疑是其应具有的核心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现状1.重自我价值,轻社会责任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同的价值体系与道德标准相互碰撞与融合,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使得个体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成为首选,社会责任感在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还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社会消极思想所影响。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或社会利益相冲突时,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往往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缺乏自愿为社会承担责任的精神。2.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选择是思想和行为的指路明灯,它在其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追求的,他们渴望成功并为之努力拼搏,但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理想虚无缥缈,现实才是具体可信的。他们甚至将“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挂在嘴边,想问题、做事情谈条件、讲回报,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对个人前途发展和幸福指数关注过多,忽视了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他们将理想局限于个人的范畴之内,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不能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3.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政策使他们从小就享受着宽裕的物质生活。西方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社会各个层面蔓延,养尊处优的不良心态促使他们注重物质享受,贪图享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提前消费、今朝有酒今朝醉等思想被一些人接受。他们注重物质享受,忽视道德理想,对政治漠不关心。4.重金钱崇拜,轻事业奋斗义利观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行为举止有着规范和导向的功能。正确的义利选择对人生价值实现和责任担当极其重要。而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金钱才是评判个人成功的标准。对金钱的刻意强求,扼杀了正常的情感需要。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会迷失自我,使人缺失了作为“独立自主的人”的人格。二、原因1.社会环境的误导社会环境的误导是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重要外在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的“西化”和“分化”,如强调个性解放和及时行乐等,这种社会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第二,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和竞争性使人产生了利己、个体本位和物质至上等不良思想,导致大学生失去了对他人的人文关怀。第三,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网络信息中不健康的成分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第四,法律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投机取巧和腐败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和舆论软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道德规范。以上这些都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学校教育的无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高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但效果并不显著。首先,学校责任感教育与社会脱节。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行结合。其次,教育的方法单一。教师教育方法僵化,内容空洞,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注重专业知识而轻视人文修养的培养。再次,教育者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今天的老师用昨日的教案教育明天的学生”。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如果教师在承担自身责任方面率先垂范,会对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责任感教育的评价不完善。高校德育课重智力成绩考核,轻责任情感和意志的养成,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学生虽然在责任认知上与主流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但在责任践行上出现了偏差。3.家庭培养的缺位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内容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呈现“超重现象”。 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喜爱,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对孩子严加看管,造成子女独立自主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子女出现责任“失重”。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我负责的态度,很少有回报他人的愿望。此外,受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子女自我发展过程中,父母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