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强“敌论者”意识,提升论述文写作“的思维品质”
增强“敌论者”意识,提升论述文写作“的思维品质”
【摘要】论述文写作的目的在于阐明主张,并让“敌论者”接受自己的主张。面对套作流行、思维失范的写作现状,高中生应增强
“敌论者”意识,努力提升论述文写作的“思维品质”。本文从观点提出、论证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提示高中写作教学应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敌论者”意识;思维品质;说服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夏?D尊、叶圣陶曾说:“议论文是要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使敌论者信服的文章。议论之所以成立,是由于判断的彼此有冲突。”“敌论者”是一类特殊的读者,他们是作者预设的、在论述过程中和自己争论的对象,即假想敌。论述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说清观点,并让假想敌接受自己的观点。假如我们在写文章过程中能增强“敌论者”意识,更多地考虑从“敌论者”角度调整论证思维,就会大大提升论述文的“说服力”。
在论述文写作中,“思维品质”是核心。然而从十几年前三段论的“新八股”到穿靴戴帽的“套话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心照不宣地放松了对“思维品质”的追求,而对套路、技巧以及华而不实的文风趋之若鹜。胡勤先生曾大声疾呼,这是“思维的失范”。如今,论述文写作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尤其是浙江省)已然“登堂入室”,我们必须正视“思维品质”对于论述文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逻辑思维,教导学生真诚写作。
一、观点鲜明全面,让“敌论者”无懈可击
一个思维品质高的观点是一篇优秀论述文的起点,也是写作者说服“敌论者”的先决条件。是否负责任、合逻辑是判断思维品质高低的标准。“负责任”要求观点“鲜明”,绝不含糊;“合逻辑”要求观点“全面”,经得起推敲。
(一)观点鲜明
苏教版高中教材在必修一便教导高一新生写文章要有鲜明的观点。《劝学》《师说》便是很好的例子。而真实的写作现状是怎样的呢?以笔者所教高二学生的练笔为例,针对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人生三本书”这一命题,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我们要认真读好人生三本书。针对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文品与人品”这一命题,他们提出的“观点”是:作品与人品有些一致,有些不一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前者是对命题的态度,后者是对命题的注解。提出这样似有实无的观点,就好像作者给“敌论者”制造了一个无物之阵。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敌论者”偃旗息鼓,作者自说自话。而没有冲突、自说自话的文章则不能被称为论述文,更遑论“思维品质”。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向学生强调,观点不是对命题的态度,更不是对命题的注解,观点是就命题展开的思考和研究。在提出观点过程中,多一点“我认为”,也许能引发读者更多的“我认为”。
(二)观点全面
若论点片面、经不起推敲,那么“作者”与“敌论者”,可谓“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因此,论点提出时,作者不仅要全面考察命题者的用意,还应设想“敌论者”可能反驳的理由。“左右互搏”方能不留破绽,提炼出全面、合逻辑的观点。以《六国论》为例,苏洵在首段提出“弊在赂秦”的总论点。紧接着作者以分论点的形式对总论点作了完美的诠释。“或曰:……率赂秦耶?”此句“或”即苏洵心中的“敌论者”。在“或曰”与“曰”的对话中,作者不仅把论点提得天衣无缝,更为下文展开论述张了本。以2017年浙江满分作文为例:“虽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是文化艺术的常理,但文、人的品格也存在背离的可能。然而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作品的边角窥见其为人。作者的内在人品、精神气质与他外化在作品中的格调密切相关,即使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也终会有所折射。”(《言自心,文成人》)此观点思维品质较高,不仅全面,而且深化了文章主旨。
二、重视逻辑思维,让“敌论者”无从反驳
长期以来,“新八股”及“套话作文”造成的弊病是“思维失范”。表现在内容上,迷信“事实胜于雄辩”,堆砌事例,缺乏逻辑;表现在结构上,迷信“套路胜于思路”,穿靴戴帽,不讲思维。比如“人品与文品”的学生练笔:“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看到了一个脱俗淡然的灵魂;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飞扬的人格……”最后,该生得出结论:自古以来,人品、文品是一致的。如此文章,毫无逻辑思维可言。我们可以举出十个甚至更多的例子说明人品文品一致,而“敌论者”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否定所有论证。学生习惯采用举例论证,然而事实和观点之间常常缺乏逻辑关系,而没有逻辑就没有说服力。毫无“说服力”的文章,如何经得起“敌论者”的反驳?
?~圣陶曾把写作议论文比作在法庭上和被告及法官辩论,认为议论文的读者既是“敌论者”,又是“审判者”。我认为相较于“事实胜于雄辩”,也许“雄辩胜于事实”更能让这些“敌论者”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