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问题及辅导.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常见心问题及辅导

从儿子上二年级开始,张世鸿把接儿子的事交给了公司的司机。每天下午4时30分,司机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因为公司车的用途每天都有变化,所以等在校门口的车几乎每天都不一样,档次相差也很悬殊。面包车、桑塔纳、现代、奥迪……七八辆车轮换着用。     “一开始,儿子并不在乎车的档次,只要能回家就行。可渐渐地,他开始对司机提要求了,说面包车坚决不坐。”后来,儿子专门要奥迪,而且不是A6还不行。   上周五,司机开去了桑塔纳,儿子坚决拒绝上车,赖在学校不走,还跟司机喊道:“接我的车不是奥迪A6,我就不走。”   “都是攀比惹的祸!”张世鸿说,要不是看班里的几个小朋友每天有专车接送,儿子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作为家长,张世鸿曾因能满足儿子的要求而自豪,但现在,他后悔了对儿子的放纵。 主题:青少年的攀比心理 什么是攀比?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地与他人比较的现象,可称之为“理智性攀比”。 什么是攀比心理?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 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负性攀比。 网瘾基本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时,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以上症状如果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符合,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在5天以上,并持续一年时间以上,并且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的一种或几种,那就表明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网络成瘾”的病症。 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例:离家的小连 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逆反行为 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为: 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与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怨恨他人等。这些行为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尤为明显。 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偷窃:有犯罪动机,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 偷窃癖 :没有犯罪动机,只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例:花季少女偷窃成癖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例:少年团伙犯罪案例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自杀 “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 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 偶然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 旷课、打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 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⑴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⑵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 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 家。 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⑷ 敲诈勒索。 ⑸ 经常逃学或旷课 。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