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悯农--PPT

悯农—— 李绅 要探究的问题 小小一粒米呀, 来得不容易, 小小一粒米呀, 别把它看不起, 农民伯伯早出晚归, 忙着种田地, 小小一粒米呀, 来得不容易。 学习古诗 1.悯:怜悯。 诗歌简介 《悯农》诗共2首,除了锄禾外,另一首诗作也是流传很广。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 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春 种 一 粒 粟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 秋 收 万 颗 子 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四 海 无 闲 田 全国各地没有不耕种的田地 农 夫 犹 饿 死 农民却还是有很多被饿死了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诗作《悯农》,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一开始学这首诗时,只知道老师说应该背下来,至于诗中的意义,全然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这首诗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诗人对农民的辛苦劳动进行了真实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深切的同情。懂得了这些,我便不再浪费粮食,觉得每一颗稻子,每一粒大米都是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浇灌来的。 节约粮食是做人的美德,是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出于同情,是最起码的尊重。《悯农》之中,隐藏着一双巨大而无形的眼睛,观察着过往的行人,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 同时,悯农方能敬农,敬农方能食安。食物的食材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只有依循悯农敬农、惜天爱物的朴素情怀,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建立“有耻且格”的道德秩序,少数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生产加工伪劣食品的行为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规范和匡正。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了解作者 欣赏儿歌 学习古诗 诗歌简介 诗歌赏析 现实意义 诗歌故事 观看动画 儿歌: 捡米粒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3]。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存其诗四卷。 试试看 注释 读一读 译文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宝宝”找出来。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