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易传的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帛书易传的研究综述

帛书易传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共分“帛书《系辞》研究综述”、“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篇研究综述”、“帛书《缪和》、《昭力》研究综述”三个部分综述了帛书《易传》的研究情况,在每一部分中,文章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分别介绍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最后介绍了研究帛书《周易》的几部论文集和专著。   关键词:帛书《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   中图分类号:K87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6-0020-05      通常所说的帛书《易传》包括帛书《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一共六篇。前四篇的释文刊发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上,后两篇刊发在《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上。在这些释文发布之后,又有多位学者所作的释文在《国际易学研究》等书刊上发表,到目前为止,《要》篇的释文最多,《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公布的是陈松长、廖名春二位先生共同署名的释文,池田知久先生的释文刊于《周易研究》,其后又有郭沂先生的释文。《缪和》、《昭力》共有两种释文,释文之间的差别很大,《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上的释文为陈松长先生作,其后廖名春先生在《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上发表了自己作的释文。   由于帛书《易传》的重要性,学界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下文仅就本人目力所及,略作综述。为叙述方便,拟分三个部分评述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帛书《系辞》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描述《二三子问》、《易之义》、《要》三篇的研究情况,第三部分综述《缪和》、《昭力》的研究现况。      一、帛书《系辞》研究综述      在帛书《系辞》的释文公布之前,已有几位先生的研究文章,他们在《系辞》的字数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文物》1974年第9期有署名晓菡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认为帛书《系辞》有六千余字,于豪亮先生的《帛书周易》(《文物》1884年第3期)也持此观点。但是,韩仲民先生《帛书〈系辞〉浅说?D?D兼论易传的编纂》(《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认为帛书《系辞》只有三千字,“子曰易之义”以下是另一篇佚书,不能视之为《系辞》的下篇。持此观点的还有张立文先生,其文章刊载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8年号,三联书店1990年12月)。其后,王葆?t先生《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一文认为今本《系辞》“重卦”说自相矛盾,而如果依从韩、张二位的意见,帛书《系辞》则不存在这个矛盾,因此他肯定了韩、张二位的意见。   与帛书《系辞》释文同期刊发的有张岱年多位先生的研究文章,共计17篇,其它还有几篇研究帛书《周易》的文章也涉及到了《系辞》的研究,比如王葆?t的《帛书〈周易〉所属的文化地域及其与西汉经学一些流派的关系》一文,在学术史的视野下,对帛书《易传》诸篇所涉及到的学派问题做了分析。   从文本上看,帛书《系辞》与通行本《系辞》之间存在很多的异文,大部分异文是因音同或音近通假、同义替代造成的。两种《系辞》的几处关键异文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比如通行本中的“象”字,帛本都写作“马”、“易有太极”写作“易有大恒”等。饶宗颐先生《帛书〈系辞传〉‘易有大恒’说》一文详细考察了“大恒”、“太极”的意义,认为帛本作“易有大恒”是汉以前的《系辞传》的本来面目。余敦康先生所撰《帛书〈系辞〉‘易有大恒’的文化意蕴》认为太极原作大恒,这个范畴直接取之于老子所说的道,这对于弄清《易传》思想的学派属性会有极大的好处。陈鼓应先生的《〈系辞传〉的道论及太极、大恒说》认为“太极”源于《庄子》,帛书作“大恒”,更能显示它与老子的联系。对于帛书《系辞》的“马”字,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抄错,或形近而产生的讹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可能与某种避讳行为有关,第三种观点比较谨慎,仅对此现象表示“难以理解”。张岱年先生持第三种观点(见《初观帛书〈系辞〉》,朱伯??先生《帛书本〈系辞〉文读后》一文则认为是笔误,魏启鹏先生认为帛书写作“马”与南方的宗教避讳有关(见《帛书〈易传〉窥管》,《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中还有张政?R、黄沛荣、楼宇烈等先生的文章,对两种《系辞》间的异文进行校勘或疏证。连劭名《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周易研究》,2002第3期)也对两种《系辞》之间的异文进行了分析,其分析有益于正确理解这些异文。   与通行本相比,帛书《系辞》缺少了不少内容,比如“大衍之数”章。“大衍之数”章不见于帛书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廖名春《‘大衍之数’与帛书〈系辞〉》(《中国文化》第9期,19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